[实用新型]一种金属粉末注射成型零件自动上料整形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99346.1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390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唐飞;张龙;李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富驰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3/22 | 分类号: | B22F3/22;B22F3/03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谢绪宁;薛赟 |
地址: | 201900 上海市宝山区逸仙***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粉末 注射 成型 零件 自动 整形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粉末注射成型零件自动上料整形系统,其包括:筛料机构,所述筛料机构将各个待整形的金属粉末注射成型零件进行统一的有序定向的整齐排列;运料机构,所述运料机构与筛料机构的出料口连接,筛料机构将整齐排列后的金属粉末注射成型零件输送到运料机构上;整形模具机构,所述整形模具机构与运料机构连接,运料机构将金属粉末注射成型零件输送到整形模具机构内进行整形;顶料机构,所述顶料机构对运料机构输送给整形模具机构的待整形的金属粉末注射成型零件进行定位;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连接筛料机构、运料机构、整形模具机构和顶料机构。本实用新型提高了生产效率和降低了人工使用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粉末注射成型零件的整形结构,具体涉及一种金属粉末注射成型零件自动上料整形系统。
背景技术
金属粉末注射成型零件在烧结过程中受收缩无法完全一致以及炉膛辐射温度不均影响而产生微变形(烧结过程即金属粉末注射成型制品中残余的粘结剂组元在加热过程中裂解成气体析出),在接近金属熔点的高温下,金属原子会在不同的粉末颗粒间发生迁移,产生烧结现象,使原来松散的粉末堆积体变得密实,烧结后零件的体积变小,强度变高;烧结制品体积变小,会引起尺寸的变小,即线性收缩,制品的结构,不均匀的肉厚,烧结时制品摆放的状态、炉内温度均恒性等一系列原因,会导致制品发生弯曲、翘曲以及塌陷等微变形。
对于微变形的制品,一般会采取模具整形(即冷挤)的方式来校正;传统的整形方式是人工手动将制品放入整形模具,模具在液压机台进行上下压合,进而改善制品尺寸。
上述整形方式存在如下问题:
(1)效率低,人工成本高;
(2)安全性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金属粉末注射成型零件自动上料整形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金属粉末注射成型零件自动上料整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粉末注射成型零件自动上料整形系统包括:
筛料机构,所述筛料机构将各个待整形的金属粉末注射成型零件进行统一的有序定向的整齐排列;
运料机构,所述运料机构与筛料机构的出料口连接,筛料机构将整齐排列后的金属粉末注射成型零件输送到运料机构上;
整形模具机构,所述整形模具机构与运料机构连接,运料机构将金属粉末注射成型零件输送到整形模具机构内进行整形;
顶料机构,所述顶料机构对运料机构输送给整形模具机构的待整形的金属粉末注射成型零件进行定位;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连接筛料机构、运料机构、整形模具机构和顶料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实现自动上料整形,不需要人工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降低了人工成本,并且也提高了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筛料机构包括底座和料斗,所述底座上设有震动结构,所述料斗设置在震动结构上,所述料斗内设有螺旋轨道,所述螺旋轨道与运料机构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将料斗内的金属粉末注射成型零件进行统一的有序定向的整齐排列的输送给运料机构。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底座的底端设有四个支撑杆,每个支撑杆的底端设有一圆台状的支撑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提高筛料机构工作时的稳定性,防止震动结构带动底座晃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富驰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富驰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993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MIM恒普时效炉
- 下一篇:一种MIM用的烧结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