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软弱围岩隧道支护钢架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98542.7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006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龙晓荣;杨建成;滕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正方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00 | 分类号: | E21D11/00;E21D11/14;E21D11/18;E21D11/10;E21D20/00;E21F16/02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张羽振 |
地址: | 321025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弱 围岩 隧道 支护 钢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软弱围岩隧道支护钢架,包括衬砌层、混凝土喷射层、初期支护层、锚杆、支护刚架、排水系统和顶部连接钢座操作平台车;初期支护层位于隧道最外层,初期支护层内侧为混凝土喷射层,混凝土喷射层内侧为衬砌层;衬砌层内侧设置支护刚架,锚杆深入初期支护层的围岩中,锚杆内端与支护刚架相连接;隧道地面设置排水系统,排水系统包括预留排水槽、排水槽和排水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锚杆结构自带有监测仪,可以及时地监控整体结构的稳固情况,可以在事故发生之前做到及时预警,让压锚杆结构施工方便,结构简单,不需要其他过多的结构来起到让压的作用,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技术效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护钢架,特别涉及一种软弱围岩隧道支护钢架。
背景技术
随着隧道建设向更深、更复杂地层发展,面临的软岩大变形问题越来越多,高等级公路的迅猛发展,大跨度软岩公路隧道的施工方法也不断发展,主要有台阶法和双侧壁导坑法、中隔墙法等。但在工程实践中,发现双侧壁导坑法和中隔墙法存在以下缺点:一是限制了大型施工机械的使用,降低了工效;二是在软硬围岩相间的隧道施工中,施工方法的调整时间很长;三是临时施工支护多、投入大、不经济;四是施工中相互干扰大;五是分部施工防水层和混凝土衬砌,运营病害多。在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高地应力环境、软弱围岩地区建设长大隧道,围岩常常表现出大变形特点。锚杆支护是围岩大变形控制最常用的措施,但是,传统锚杆在大变形隧道中难以达到有效支护效果,主要原因是传统锚杆允许变形量小,当围岩出现较大的变形、围岩变形量超过传统锚杆的承受范围时,锚杆将出现拉断破坏,进而造成支护结构失效和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软弱围岩隧道支护钢架。
这种软弱围岩隧道支护钢架,包括衬砌层、混凝土喷射层、初期支护层、锚杆、支护刚架、排水系统和顶部连接钢座操作平台车;初期支护层位于隧道最外层,初期支护层内侧为混凝土喷射层,混凝土喷射层内侧为衬砌层;衬砌层内侧设置支护刚架,锚杆深入初期支护层的围岩中,锚杆内端与支护刚架相连接;隧道地面设置排水系统,排水系统包括预留排水槽、排水槽和排水器;所述支护刚架包括支护钢臂、底部连接钢座、顶部连接钢筋、底部连接钢筋、顶部连接钢座和支护拱钢筋,底部连接钢座位于隧道地面之上,每一个单元呈正方形分布,在一个单元的对斜角处设置有支护钢臂和支护拱钢筋,位于同侧的底部连接钢座之间通过底部连接钢筋连接,在两组支护钢臂和支护拱钢筋的交叉处设置有顶部连接钢座,两个顶部连接钢座之间设置有顶部连接钢筋;顶部连接钢座由顶部连接钢座操作平台车的支撑柱支撑。
作为优选:所述底部连接钢座与隧道地面之间的连接结构包括底部钢筋钢座预留孔、底板、延伸钢筋和微型桩,微型桩打设在地下层内,微型桩上部设置延伸钢筋用于与上部结构连接,延伸钢筋上部设有底板,底板上部设有底部连接钢座,底部连接钢座上预留底部钢筋钢座预留孔,底部钢筋钢座预留孔与支护钢臂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底部连接钢筋通过固定螺帽和加固螺旋装置与底部连接钢座连接,加固螺旋装置固定在固定螺帽上。
作为优选:所述锚杆的上端设置有锚杆下螺帽,锚杆下螺帽上端设置有锚杆连接段支座,锚杆连接段支座上端设置有锚杆连接段,锚杆连接段上端设置有检测仪顶座,检测仪顶座上端设置有锚杆上螺帽,锚杆上螺帽上端设置有锚头;锚杆连接段支座两端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检测仪支座,检测仪一端位于检测仪支座,另一端连接在检测仪顶座上;弹簧缠绕在锚杆连接段上。
作为优选:所述顶部连接钢座操作平台车包括千斤顶、轮胎、操作平台底座、钢旋梯、操作平台、支撑柱、钢护板、加固柱和钢桁架;千斤顶和轮胎位于操作平台底座之下,在操作平台底座上设置有加固柱和钢桁架,在加固柱的旁边和操作平台底座之上设置有钢旋梯;在加固柱和钢桁架之上设置有操作平台、支撑柱和钢护板,顶部连接钢座由支撑柱支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正方交通建设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正方交通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985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软弱围岩隧道衬砌排水体
- 下一篇:一种插头贴卡纸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