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冷却水路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489646.1 | 申请日: | 2019-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395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 发明(设计)人: | 刘涛;三浦一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安川电驱动系统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K5/20 | 分类号: | H02K5/20;H02K9/19 |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蒋兵魁 |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中山***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电机 冷却 水路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机技术领域的新能源汽车电机冷却水路结构,电机壳体(1)的壳体外层(2)和壳体内层(3)通过多道按间隙布置的连接部(4)连接,多道连接部(4)均设置为沿电机壳体(1)轴向方向布置,其中一道连接部(4)一侧设置进水口(5),该道连接部(4)另一侧设置出水口(6),靠近端盖(12)的连接部(4)一端每相隔一道连接部(4)上设置凹台部Ⅰ(7),未设置凹台部Ⅰ(7)的连接部(4)上设置凹台部Ⅱ(8),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汽车电机冷却水路结构,通过一次成型即可加工成电机壳体,降低模具费用,冷却水道对电机壳体覆盖面广,提高冷却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汽车电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冷却水路结构。
背景技术
在电机设计中,为缩小电机体积、节省材料,普遍采用较高的电磁负荷,这种的做法在提高电机功率密度的同时也带来了电机发热量过大的问题。在自然冷却无法满足电机使用要求的情况下,水冷因效果好、费用低而被广泛应用。水路设计对散热效果尤为关键。同时水路的设计也需要尽量降低电机框架的负荷,以及加工成本等多个因素。目前大部分水冷电机水路都设计在电机壳体(电机框架)上,并且多采用分体式设计,在电机框架上加工好水路走向,再在端盖上加工相应结构,电机壳体和端盖连接后才能形成密闭的完整的水路。这种设计的优点在于水路的走向可以设计的更为复杂,散热效果比较均匀,也可以分散和降低壳体的负荷。但这种水路结构一体化程度较低,需要进行焊接等多次加工,成本较高,同时焊缝的耐久性也存在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通过一次成型即可加工成电机壳体,不需要钻孔、车铣等工艺,降低模具费用,降低电机壳体加工成本,同时冷却水道对电机壳体覆盖面广,有效提高冷却效果,保障电机在温度适当的环境下工作,提高使用寿命和工作性能的新能源汽车电机冷却水路结构。
要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冷却水路结构,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机包括电机壳体、端盖,端盖与电机壳体一侧连接,电机壳体另一侧为封闭端,电机壳体包括壳体外层和壳体内层,壳体外层和壳体内层通过多道按间隙布置的连接部连接,多道连接部均设置为沿电机壳体轴向方向布置,其中一道连接部一侧设置进水口,该道连接部另一侧设置出水口,靠近端盖的连接部一端每相隔一道连接部上设置穿透该连接部的凹台部Ⅰ,未设置凹台部Ⅰ的连接部上靠近封闭端一端设置穿透该连接部的凹台部Ⅱ。
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机冷却水路结构的电机壳体设置为通过一体铸造成型方式加工而成的结构。
所述的电机壳体和端盖连接时,所述的凹台部Ⅰ与端盖内侧面之间形成冷却水通道Ⅰ,所述的凹台部Ⅱ与封闭端内侧面之间形成冷却水通道Ⅱ。
所述的电机壳体和端盖连接时,端盖、封闭端、壳体外层、壳体内层、多道连接部、多个凹台部Ⅰ、多个凹台部Ⅱ形成蛇形结构的冷却水道。
所述的电机壳体和端盖连接时,电机壳体与端盖通过多个螺栓密封连接。
所述的电机壳体与端盖之间设置密封垫片Ⅰ。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得到以下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安川电驱动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奇瑞安川电驱动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896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