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整体式硅砂雨水收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53782.5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948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刘从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西海雨水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B3/02 | 分类号: | E03B3/02;E03F5/10;B01D36/04;C02F9/0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神州众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51 | 代理人: | 陈世洪 |
地址: | 51017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整体 式硅砂 雨水 收集 系统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整体式硅砂雨水收集系统,安装在地面以下,包括顺次连接的溢流井、过滤井、弃流井、初雨沉淀池、雨水原水蓄水池、雨水处理设备间和雨水清水池。用过多级集水滤水得到水质较好的最终清水。结构简单,建造成本低,使用安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雨水收集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整体式硅砂雨水收集系统。
背景技术
雨水作为天然的淡水资源,如果能及时收集起来可以有非常多用到的地方,但是作为未经处理的水资源,在使用之前,雨水中还会掺杂很多杂质污染物等。为了更好的利用雨水,我们需要提供一种雨水的收集装置,这种装置不单单是收集雨水,还需要对雨水进行净化和加料,使其变为可以使用的用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整体式硅砂雨水收集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整体式硅砂雨水收集系统,安装在地面以下,包括顺次连接的溢流井、过滤井、弃流井、初雨沉淀池、雨水原水蓄水池、雨水处理设备间和雨水清水池。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溢流井、过滤井和弃流井之间通过第一集水管顺次连接;
所述溢流井、过滤井和弃流井上端口设于地表面上;
所述溢流井上中部位置连接有进水管和/或第一溢流管。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过滤井内固定有清污挂篮,连接弃流井和过滤井的第一集水管,其与清污挂篮连通的端部套有过滤网罩。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弃流井内安装有初雨弃流装置,所述初雨弃流装置连接一水平伸出弃流井的弃流排污管。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初雨沉淀池上端入水口衔接与地面连接的蓄水池检查井,与弃流井连通的通管穿过蓄水池检查井侧壁并将出水口设于所述入水口上方。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初雨沉淀池通过一竖直的实心防水砖墙分为左右两侧的入水区域和出水区域,蓄水池检查井和入水口设于所述入水区域上部;所述入水区域内设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连接初雨沉淀池底部的排污泵。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实心防水砖墙上部插接有第二溢水管,所述实心防水砖墙下部插接有第二集水管,所述第二集水管在入水区域的进水口处连接有过滤组件。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过滤组件包括与第二集水管连接的PP蓄水模块,所述PP蓄水模块外部顺次包裹有第三过滤布、多层介质过滤层、第二过滤布、生态硅砂滤水砖和第一过滤布。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雨水处理设备间内安装有分别通过连接管与雨水原水蓄水池和雨水清水池连通的絮凝加药装置、雨水过滤器和消毒加药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一连通管连接雨水处理设备间和雨水清水池,连通管两端分别连接雨水处理设备间内的水压稳压罐以及雨水清水池内的雨水回用加压泵。
有益效果:
整体式硅砂雨水收集系统,安装在地面以下,包括顺次连接的溢流井、过滤井、弃流井、初雨沉淀池、雨水原水蓄水池、雨水处理设备间和雨水清水池。用过多级集水滤水得到水质较好的最终清水。结构简单,建造成本低,使用安全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俯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西海雨水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东西海雨水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537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锂电池壳体分隔清洗设备
- 下一篇:一种家具加工用自动对位打钉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