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整体式硅砂雨水收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53782.5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948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刘从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西海雨水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B3/02 | 分类号: | E03B3/02;E03F5/10;B01D36/04;C02F9/0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神州众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51 | 代理人: | 陈世洪 |
地址: | 51017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整体 式硅砂 雨水 收集 系统 | ||
1.整体式硅砂雨水收集系统,安装在地面以下,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连接的溢流井(102)、过滤井(104)、弃流井(107)、初雨沉淀池(110)、雨水原水蓄水池(123)、雨水处理设备间(126)和雨水清水池(1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硅砂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井(102)、过滤井(104)和弃流井(107)之间通过第一集水管(103)顺次连接;
所述溢流井(102)、过滤井(104)和弃流井(107)上端口设于地表面上;
所述溢流井(102)上中部位置连接有进水管(100)和/或第一溢流管(1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硅砂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井(104)内固定有清污挂篮(105),连接弃流井(107)和过滤井(104)的第一集水管,其与清污挂篮(105)连通的端部套有过滤网罩(10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硅砂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弃流井(107)内安装有初雨弃流装置(108),所述初雨弃流装置(108)连接一水平伸出弃流井(107)的弃流排污管(10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硅砂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雨沉淀池(110)上端入水口衔接与地面连接的蓄水池检查井(111),与弃流井(107)连通的通管穿过蓄水池检查井(111)侧壁并将出水口设于所述入水口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硅砂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雨沉淀池(110)通过一竖直的实心防水砖墙(120)分为左右两侧的入水区域和出水区域,蓄水池检查井(111)和入水口设于所述入水区域上部;所述入水区域内设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连接初雨沉淀池(110)底部的排污泵(11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整体式硅砂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实心防水砖墙(120)上部插接有第二溢水管(119),所述实心防水砖墙(120)下部插接有第二集水管(121),所述第二集水管(121)在入水区域的进水口处连接有过滤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整体式硅砂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包括与第二集水管(121)连接的PP蓄水模块(117),所述PP蓄水模块(117) 外部顺次包裹有第三过滤布(116)、多层介质过滤层(115)、第二过滤布(114)、生态硅砂滤水砖(113)和第一过滤布(11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硅砂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处理设备间(126)内安装有分别通过连接管与雨水原水蓄水池(123)和雨水清水池(133)连通的絮凝加药装置(128)、雨水过滤器(129)和消毒加药装置(13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硅砂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一连通管连接雨水处理设备间(126)和雨水清水池(133),连通管两端分别连接雨水处理设备间(126)内的水压稳压罐(131)以及雨水清水池(133)内的雨水回用加压泵(1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西海雨水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东西海雨水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5378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锂电池壳体分隔清洗设备
- 下一篇:一种家具加工用自动对位打钉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