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化变速传送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449952.2 | 申请日: | 2019-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439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施可丰四川雷波化工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G43/08 | 分类号: | B65G43/08;B65G4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655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化 变速 传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化变速传送装置,包括变速传送装置和支撑装置,通过滚珠和重力感应器的配合对传送带上物料的重量进行感测,重力感应器与减速机之间电性连接,通过加工物料的重量进而控制传送速度,避免了传送过快或过慢的问题,提高装置的传送效率,通过红外感应器检测是否有物料进入传送结构,进而控制传送结构自动启动,不仅避免了手动控制的问题,减轻了人力物力,而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现了自动化生产,计数器的设置可以准确的计算出传送结构传输货物的准确数量,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减震机构的设置可以防止装置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对装置本身造成损伤,不仅增加了缓冲效果,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而且减少了噪声污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送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化变速传送装置。
背景技术
在物料的装卸搬运过程中,传送装置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工具。传送装置是能够将需要转移的物体从一个指定的地点送达至另一个指定的地点的机构,在没有传送装置的情况下,要完全依靠人力,不仅费时,而且费力,对人力成本的消耗很大。
传统的传送装置自动化水平低,不能根据传送装置上是否有物料进行传送,不能自动控制传送速度,且不具备计数功能,采用人工计数,错误的几率相对较大,而且传统的传送装置在使用时会产生的震动过大,不仅会对装置本身造成损伤,降低装置的使用寿命,加大生产成本,而且会对工作人员造成影响,实用性低。
针对上述问题,为提高装置的传送效率,实现自动化生产,减轻人力物力,增加装置的实用性,增加缓冲效果,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减少噪声污染,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智能化变速传送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化变速传送装置,提高了装置的传送效率,实现了自动化生产,减轻了人力物力,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增加了缓冲效果,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减少了噪声污染,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化变速传送装置,包括变速传送装置和支撑装置,所述变速传送装置包括变速结构、控制面板、传送结构、固定结构和监测结构,变速结构设置在支撑装置的上端,控制面板设置在变速结构的一侧,固定结构设置在变速结构的上端,传送结构设置在固定结构的内腔;所述变速结构包括驱动电机、减速机、旋转轴、主动轮、皮带和从动轮,减速机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主动轮通过旋转轴与减速机的输出端连接,从动轮设置在主动轮的上端,且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通过皮带连接;所述传送结构包括凸起、传送带、转轴、感应机构和支撑架,凸起设置在传送带的表面,转轴设置在传送带的内侧,感应机构设置在传送带内腔的上端,支撑架设置在感应机构的底部;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底座、减震机构、支撑板和支撑柱,减震机构设置在底座的上端,支撑板设置在减震机构的上端,支撑柱设置在支撑板顶部的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从动轮的一端与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感应机构包括滚珠、重力感应器、限位框和固定块,滚珠的一端与传送带的内壁接触,滚珠的另一端设置在限位框的内腔,重力感应器设置在滚珠的下端,固定块设置在限位框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重力感应器与减速机之间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监测结构包括顶板、固定柱、计数器和红外感应器,顶板设置在固定柱的顶部,计数器设置在顶板的底部,红外感应器设置在计数器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红外感应器与驱动电机之间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减震机构包括第一伸缩杆、伸缩框、连接块、弹力块、弹簧和底板,第一伸缩杆设置在伸缩框的一侧,连接块设置在伸缩框的顶部,弹力块设置在两个伸缩框之间,弹簧设置在伸缩框的内腔,底板设置在伸缩框和弹力块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块的顶部与支撑板的底部连接,底板的底部与底座的顶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施可丰四川雷波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施可丰四川雷波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499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铝棒熔炼废气管道四通阀
- 下一篇:一种新型铁碳微电解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