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梯的改进型减震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43210.9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549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郑鑫;曹建新;吴志清;佴秀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通用电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1/02 | 分类号: | B66B11/02;F16F15/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申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4 | 代理人: | 田沛沛;邱兴天 |
地址: | 2250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改进型 减震 保护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梯的改进型减震保护装置,包括轿厢,轿厢的底部设置有承载板,承载板为凹槽状,轿厢底段设置在承载板的凹槽内;轿厢的底部四个侧面和承载板之间设有第一减震装置,轿厢的底板和承载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减震装置;承载板下部与电梯底座之间设有加强防护装置;第一减震装置包括设置在轿厢下部四个侧面外的第一减震橡胶板和对应设置在承载板凹槽的四个侧边内壁的第二减震橡胶板,第一减震橡胶板和第二减震橡胶板通过若干阵列的第一弹簧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对已有的减震保护装置进行改进和升级,使得减震装置能够克服重载过程中产生的横向载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梯减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电梯的改进型减震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电梯在运行中,尤其是启停的时候会有加速度,加速度的产生影响电梯的舒适性,尤其是对于楼层较多、启停频繁的情况。电梯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加速度是竖直方向的,电梯中的乘客在启停的瞬时会有超重或失重的感觉,给乘客带来许多不适。尤其是减震性能较差的电梯,由于失重或超重带来的影响比较明显,一些乘客甚至会产生晕眩感。传统的电梯乘坐舒适性和电梯运行效率之间有着对立的矛盾。因此,对电梯如何提高减震效果,提升乘客的舒适性,是目前电梯领域较为热门的研究课题。
本申请人于2015年6月23日递交了一份名称为“电梯的减震保护装置”,申请号为“201520436250.X”的实用新型专利,该案披露了一种便于散热,强度高,具有二级保护,机械式的电梯的减震保护装置。本实用新型安装时,连接板和下导向体分别固定在轿厢的轿底和底座之间,通过减震弹簧起到减震、缓冲作用。当遇有偏载、横向载荷时,由均压弹簧分担导套、壳体和上导向体承受的偏载、横向载荷,起到二级保护,避免导套、壳体和上导向体长期承受重载,从而延长本案的使用周期,提高减震保护装置的强度和安全系数。另在壳体内壁上设有贯通式的排气槽,起到排气、散热的功用,保证本案各部件的机械性能,提高减震效果。在后续的电梯重载试验过程中,申请人发现当电梯满载货物并且货物排放不平整,造成电梯轿厢在加速和减速的过程中形成很大的横向偏载,使得电梯轿厢的左右震动剧烈,仅仅依靠原有的均压弹簧来分担导套、壳体和上导向体承受的偏载、横向载荷已经远远不够,所以需要专门设置用于缓冲横向载荷造成的震动的减震装置,适应极端情况下的震动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对已有的减震保护装置进行改进和升级,使得减震装置能够克服重载过程中产生的横向载荷。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电梯的改进型减震保护装置,包括轿厢,轿厢的底部设置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为凹槽状,轿厢底段设置在承载板的凹槽内;所述轿厢的底部四个侧面和承载板之间设有第一减震装置,所述轿厢的底板和承载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减震装置;承载板下部与电梯底座之间设有加强防护装置;
所述第一减震装置包括设置在轿厢下部四个侧面外的第一减震橡胶板和对应设置在承载板凹槽的四个侧边内壁的第二减震橡胶板,第一减震橡胶板和第二减震橡胶板通过若干阵列的第一弹簧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弹簧为柱形弹簧,第一弹簧的直径在5-10cm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承载板凹槽四周与轿厢底部四周的间距在10-20cm之间,第一减震橡胶板和第二减震橡胶板的厚度在2-3cm之间,第一弹簧的密度在10-30个每平方米。
作为优选,所述轿厢的底部四个侧面和承载板之间形成的沟槽内填充弹性橡胶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通用电梯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通用电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432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撬装式回转窑
- 下一篇:一种亚麻布料裁剪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