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小间距大扭矩旋拧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370225.7 | 申请日: | 2019-1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338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 发明(设计)人: | 乔蕊;周健;谢志钦;张玉光;田桂华;王伟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间市银龙轨道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8B23/04 | 分类号: | B28B23/04 |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杨正律 |
| 地址: | 06245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间距 扭矩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间距大扭矩旋拧装置,包括外壳;外壳内设有上下两个空腔,每个空腔左右两端均分别连接伺服电机和旋转连接器,伺服电机与控制器连接,旋转连接器外端呈喇叭口状;每个空腔内均连续设有多个同轴转动的行星齿轮,第一级行星齿轮的太阳轮轴与伺服电机的驱动轴同轴转动连接,前一级的齿圈和下一级的太阳轮轴连接,最后一级行星齿轮连接旋转连接器。本实用新型在一个整体外壳内设置两层旋拧设备,解决了旋拧间距小导致旋拧难度较大的问题,并且每层内均设有多级行星齿轮,满足小间距大扭矩同步旋拧作业要求,从而实现钢筋同步缓慢放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旋拧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小间距大扭矩旋拧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科技的进步与节约材料,机械化的设计结构越来越紧凑,留给机械旋拧的空间越来越小,所需的扭矩变的越来越大,增加了机械旋拧的难度。
高速铁路CRTSIII型无砟轨道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板优化设计后,采用纵向两层预应力钢筋结构,由于两层钢筋结构间距离较小,在放张旋拧过程中现有技术难以实现同步缓慢放张,经常会造成对轨道板的应力冲击。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小间距大扭矩旋拧装置,在一个整体外壳内设置两层旋拧设备,解决了旋拧间距小导致旋拧难度较大的问题,并且每层内均设有多级行星齿轮,满足小间距大扭矩同步旋拧作业要求,从而实现钢筋同步缓慢放张。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小间距大扭矩旋拧装置,包括外壳;外壳内设有上下两个空腔,每个空腔左右两端均分别连接伺服电机和旋转连接器,伺服电机与控制器连接,旋转连接器外端呈喇叭口状;每个空腔内均连续设有多个同轴转动的行星齿轮,行星齿轮包括齿圈和太阳轮轴,齿圈中心处设有与太阳轮轴同轴转动的太阳轮,太阳轮周围啮合多个沿齿轮轴转动的齿轮,每个齿轮的外侧均与齿圈内侧相啮合;第一级行星齿轮的太阳轮轴与伺服电机的驱动轴同轴转动连接,前一级的齿圈和下一级的太阳轮轴连接,最后一级行星齿轮连接旋转连接器。
旋转连接器外端呈喇叭口状,方便与钢筋对接,旋转连接器内部形状与钢筋外端形状配合,便于对接准确,实现张拉。
进一步的,两个空腔内旋转轴之间的距离是60mm-100mm。
进一步的,每一个空腔内设有三个行星齿轮。
进一步的,旋转连接器与最后一级行星齿轮的齿圈和太阳轮轴同轴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每个行星齿轮内设有三个齿轮。
进一步的,两个空腔内不相互连通。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小间距大扭矩旋拧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小间距大扭矩旋拧装置,在一个整体外壳内设置两层旋拧设备,解决了旋拧间距小导致旋拧难度较大的问题,并且每层内均设有多级行星齿轮,满足小间距大扭矩同步旋拧作业要求,从而实现钢筋同步缓慢放张,该装置占用空间小,节约材料,传动平稳,结构紧凑,使用寿命长,且旋转速度可控,操作简单,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小间距大扭矩旋拧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小间距大扭矩旋拧装置中行星齿轮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间市银龙轨道有限公司,未经河间市银龙轨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702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同步缓慢放张控制装置
- 下一篇:处理漏水专用接水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