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能源装置、充电车、充电桩和增程式电动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37275.5 | 申请日: | 201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272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靳普;袁奇俊;夏胜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至玥腾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7/34;H02J7/14;H02J1/10;H02J3/38;B60L53/14;B60L53/50;B60L50/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嘉途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93 | 代理人: | 李鹏 |
地址: | 100029 北京市西城区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源 装置 充电 程式 电动汽车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源装置,所述能源装置设有充电端口、并网端口,所述能源装置包括电能发生模块T、储能模块B、DPC模块、DC/DC1模块、DC/DC2模块;所述DPC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电能发生模块T,用于将电能发生模块T输出的高频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所述储能模块B通过用于稳定直流母线电压、控制储能模块B充放电的DC/DC1模块连接在DPC模块的输出端;所述充电端口通过用于对外部待充电负载放电或对外部输入的直流电进行升压变换的DC/DC2模块并联在DPC模块的输出端。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不依赖于电网、可以随时随地为电动汽车提供充电电源,且在电网有需求时提供补充并辅助提高电网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能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能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源装置、充电车、充电桩和增程式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长足发展,其中纯电动汽车在新能源汽车中占绝大部分比例。然而受限于电池能量密度,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短。纯电动车可能面临的充电问题包括:1.若纯电动车在途中电池能量即将耗尽,但附近没有充电桩可用。2.随着纯电动汽车的不断普及,集中式敷设的固定充电桩将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充电需求。例如,由于敷设有固定充电桩的充电站数量少而充电需求大造成的交通拥堵。再例如,大量的纯电动车同时充电,会给电网造成巨大负担。
此外,传统的电动汽车充电站一般敷设若干个充电桩,每个充电桩直接挂靠在电网上,仅具备功率单向传输功能(即功率从电网输出至充电桩,再由充电桩输出至待充车辆)。如此,除了大量电动车同时在这样的充电站充电会给电网造成冲击外,在电网处于负荷高峰时,也无法将闲置的电能引向电网。
除了上述提及的问题外,近些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虽不断发展,装机量持续攀升,但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由于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的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会导致电网调频调峰压力增加,电网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受影响。
现有技术中:
公开号为CN208767802U的储能式充放电设备,采取储能式充放电的方案,即储能式充放电设备作为电网和电动汽车的桥梁,当电动汽车有充电需求时,储能式充放电设备将存储的电能(源于电网)输出至电动车;当电网处于用电高峰时,储能式充放电设备将存储的电能,或电动车的电能输出至电网。该方案中,储能式充放电设备中由于仅包含储能设备,没有电源,无论是对电网输出,还是对电动车输出,设备的输出能力都很有限。
公开号为CN109353242A的一种智能充电桩系统实现双向有序充放电的充电算法,采用的是智能充电桩方案,智能充电桩能在电网高负荷时,自动将电动汽车内存储的电能回送给小区用户负荷以实现“削峰填谷”。但与CN208767802U提出的方案类似,电动汽车内存储的电能有限,对电网补充的能力也极为有限。
公开号为CN109510250A的具有电网辅助服务功能的充电站、充电桩系统及控制方法,有提出采用充电桩连接退役动力电池的方案,退役动力电池的剩余能源通过充电桩并入电网,以提高退役动力电池的利用效率。该方案虽然很好地提高了退役动力电池的利用效率,但由于退役动力电池的剩余能量毕竟有限,需要频繁更换,退役动力电池的管理工作繁琐。
公开号为CN109638843A的一种能量路由器充电桩统一协调控制方法,采取将光伏、储能、双向电动汽车充电桩整合以构建直流微网的方案,电动汽车可以在电网有需求时通过双向电动汽车充电桩向电网输出电能。但该方案对场地有要求,也增加了光伏发电设备这部分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动汽车充电所存在的多种问题的能源装置、充电车、充电桩和增程式电动汽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至玥腾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至玥腾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3727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的金针菇用烘干设备
- 下一篇:一种三转子流量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