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车门配件注塑模具用冷却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34925.0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410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赵艳;李金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顺添模具配件(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73 | 分类号: | B29C45/73;B29L3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车门 配件 注塑 模具 冷却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车门配件注塑模具用冷却机构,包括作业框,所述作业框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主固定模,所述作业框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散热框,所述散热框的内腔设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左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左侧与散热框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作业框、吸热管、主固定模、风扇叶、固定框、连接管、旋转杆、水泵、驱动电机、散热格栅和散热管,可使装置达到冷却效果好的功能,解决了现有市场上的汽车车门配件注塑模具不具备冷却效果好的功能,注塑挤出液温度较高,模具长时间高温作业易出现冷凝效果不好,注塑完成后出料凝固程度较差,出料较软不易拿取出料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门配件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车门配件注塑模具用冷却机构。
背景技术
在对汽车车门配件进行注塑生产时需要使用模具进行挤压成型,现有市场上的汽车车门配件注塑模具不具备冷却效果好的功能,注塑挤出液温度较高,模具长时间高温作业易出现冷凝效果不好,注塑完成后出料凝固程度较差,出料较软不易拿取出料,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汽车车门配件注塑模具用冷却机构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车门配件注塑模具用冷却机构,具备冷却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市场上汽车车门配件注塑模具不具备冷却效果好的功能,注塑完成后冷凝效果不好,不易出料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车门配件注塑模具用冷却机构,包括作业框,所述作业框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主固定模,所述作业框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散热框,所述散热框的内腔设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左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左侧与散热框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所述主固定模的表面螺旋缠绕有吸热管,所述吸热管的顶部连通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左侧贯穿作业框和散热框并连通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左侧连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远离水泵的一侧贯穿固定框并连通有散热管,所述散热管的底部连通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远离散热管的一侧贯穿固定框、出液管和作业框并与吸热管的连接处相连通,所述散热框内腔右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风扇叶。
优选的,所述作业框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垫。
优选的,所述散热框内腔的左侧开设有出风口,所述散热框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和出风口的内腔均固定连接有防护网。
优选的,所述散热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散热格栅,所述散热格栅的顶部和底部均与固定框的连接处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作业框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与主固定模配合使用的移动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作业框、吸热管、主固定模、风扇叶、固定框、连接管、旋转杆、水泵、驱动电机、散热格栅和散热管,可使装置达到冷却效果好的功能,解决了现有市场上的汽车车门配件注塑模具不具备冷却效果好的功能,注塑挤出液温度较高,模具长时间高温作业易出现冷凝效果不好,注塑完成后出料凝固程度较差,出料较软不易拿取出料的问题。
2、通过防滑垫,能够有效避免装置在使用时出现滑动影响使用的现象,提升了装置使用时的稳定性;
通过防护网的使用,能够有效避免散热框在进行出气和进气操作时,外界的杂物进入装置影响设备使用安全以及使用清洁的现象;
通过散热格栅的固定连接,能够有效避免散热管在使用时出现晃动影响使用的现象,提升了装置使用时的稳定性;
通过主固定模和移动模的水平放置注塑,能够使注塑吸热效果更好,注塑排气更加方便,便于使用者的操作使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顺添模具配件(苏州)有限公司,未经福顺添模具配件(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349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