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导航小车驱动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319818.0 | 申请日: | 2019-1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528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 发明(设计)人: | 关健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理工学院;龙岩市厦龙工程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B62D63/02 | 分类号: | B62D63/02;B62D63/04 |
| 代理公司: | 厦门原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101 | 代理人: | 徐东峰;黄一敏 |
| 地址: | 361024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航 小车 驱动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导航小车驱动机构,涉及导航小车技术领域,为解决目前市面上的导航小车驱动机构功能单一,只能使得导航小车移动,但遇到部分障碍物时导航小车将继续前行,导致导航小车的移动受阻,进而使得整个运输线出现混乱的问题。所述安装板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表面与定位板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安装外壳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安装外壳下端的一侧设置有控制装置,所述安装外壳下端的另一侧设有第一红外传感器,所述安装外壳的下端位于控制装置与第一红外传感器之间设置有第二红外传感器,所述安装板的两端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安装外壳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减震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航小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导航小车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车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导航小车也是车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它是指装备有电磁或光学等自动导引装置,能够沿规定的导引路径行驶,具有安全保护以及各种移载功能的运输车,工业应用中不需驾驶员的搬运车,以可充电之蓄电池为其动力来源,其主要由驱动机构、车身、控制装置、承载机构等组成。
目前市面上的导航小车驱动机构功能单一,只能使得导航小车移动,但遇到部分障碍物时导航小车将继续前行,导致导航小车的移动受阻,进而使得整个运输线出现混乱,因此市场上急需一种导航小车驱动机构来解决这一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航小车驱动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目前市面上的导航小车驱动机构功能单一,只能使得导航小车移动,但遇到部分障碍物时导航小车将继续前行,导致导航小车的移动受阻,进而使得整个运输线出现混乱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导航小车驱动机构,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两端设置有外移动轮,所述安装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安装外壳,所述安装外壳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板,所述驱动轴的表面与定位板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且定位板关于驱动轴的竖直中心线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驱动轴的表面位于定位板之间设置有从动齿轮,所述安装外壳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传动端穿过安装外壳传动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安装外壳下端的一侧设置有控制装置,所述安装外壳下端的另一侧设有第一红外传感器,所述安装外壳的下端位于控制装置与第一红外传感器之间设置有第二红外传感器,所述安装板的两端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下端高度连接有内移动轮,所述安装外壳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减震器,所述减震器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块。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关于驱动轴的竖直中心线对称设置有两个,且安装板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两个电动伸缩杆。
优选的,所述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控制装置均与第一红外传感器、第二红外传感器、电动伸缩杆电性连接,且第一红外传感器与第二红外传感器的型号均为JR-N。
优选的,所述减震器关于驱动轴的竖直中心线对称设置有两组,且每组减震器关于安装板的竖直中心线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减震器包括安装套筒,所述安装套筒的内部活动安装有缓冲杆,所述安装套筒内部的下端与缓冲杆的下端通过缓冲弹簧。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边侧设置有安装沉孔,且安装沉孔等间距设置有八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该导航小车驱动机构通过设置控制装置、第一红外传感器、第二红外传感器、电动伸缩杆与内移动轮,可通过电动伸缩杆的伸缩将驱动机构抬起与放下,利用导向小车行驶的惯性使得导航小车移过障碍物,保证小车能继续前行,避免导航小车移动受阻,解决了目前市面上的导航小车驱动机构功能单一,只能使得小车移动,但遇到部分障碍物时导航小车将继续前行,导致小车的移动受阻,进而使得整个运输线出现混乱的问题。
2、该导航小车驱动机构通过设置四个缓冲器,增强了导航小车驱动机构的减震效果大大提高,进而确保导航小车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理工学院;龙岩市厦龙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厦门理工学院;龙岩市厦龙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198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供电燃油空气加热器
- 下一篇:一种具有限流功能的不锈钢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