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断面巷道锚杆钻机的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92519.2 | 申请日: | 2019-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585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宏伟;张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E21B15/04 | 分类号: | E21B15/04;E21B7/02;E21D2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断面 巷道 钻机 固定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断面巷道锚杆钻机的固定装置,涉及岩土工程和采矿工程领域,包括:可移动水平基础平台、水平侧向支撑杆、L型刚性支架、和两根可伸缩液压支撑杆、张开角为250°‑300°的刚性圆环、两根刚性支撑杆、两根摆动杆和套筒。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刚性圆环可使锚杆钻机对巷道全断面内的顶板、两帮和底板任一点实施钻孔打设,更利于在巷道内各个方位进行锚杆安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岩土工程和采矿工程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在巷道内协助进行锚杆支护的装置。
背景技术
20世纪40年代,国外的一些矿山就开始应用锚杆支护。此后,锚杆支护在煤矿、非煤矿山、隧道等地下工程中得到快速发展,成为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巷道支护方式。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应用锚杆支护技术,至今已有60年的历史。由于锚杆支护技术是将锚杆打入井巷围岩内而形成的支护结构,在井巷围岩状态不理想或巷道截面不理想的情况下,向井巷围岩准确打入锚杆的难度会显著增加,造成锚杆支护进度缓慢、锚杆支护质量低下等问题。为了保证锚杆支护的效率和质量,我们必须在锚杆施工的过程中保证其打入位置的准确性,防止锚杆支护失效的发生。
目前我国锚杆施工主要靠人工手持锚杆钻机进行,随着人工推动锚杆钻机,钻机钻头的旋转即可在巷道围岩上打设钻孔。但是,该种方法在巷道尺寸较小的围岩顶部或者帮部靠上的部位施工时尚可完成。如遇巷道尺寸较大时,人力不可能完成这些部位的钻孔施工。另外,由于不容易使钻屑退出,包括巷道底端两角的帮部靠下部位和巷道底板实施钻孔打设十分困难。
综合以上锚杆施工的发展现状,为了能够解决锚杆施工技术上遇到的困难给锚杆施工带来的阻碍,因此可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在确定锚杆钻孔位置后,利用机械设备代替人工,辅助锚杆钻机进行锚杆施工。为此,本发明提出机械固定锚杆钻机的设想,并使之发展为一套完备的全断面巷道锚杆钻机的固定装置,实现人力不可完成部位的锚杆施工。
发明内容
由于目前国内现有的锚杆施工技术主要靠人工手持锚杆钻机进行,施工范围限制大,所以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完善在锚杆施工方面的缺漏。
具体设计技术原理包括:1)在固定力的作用下,常规锚杆钻机可自行打入锚杆:2)牛顿第三定律-- 力的相互作用。
固定原理:该装置的固定步骤为,首先通过固定万向轮和固定两根可伸缩液压支撑杆的长度确定基础系统的位置,再通过改变套筒在刚性圆环上的位置固定第二摆动杆的角度,即可确定锚杆钻机的打入锚杆的角度和空间位置,从而实现在全断面范围内巷道锚杆钻机的固定。
本发明提供一种全断面巷道锚杆钻机的固定装置,包括:
基础系统,所述基础系统包括可移动水平基础平台、水平侧向支撑杆、L型刚性支架和两根可伸缩液压支撑杆;所述两根可伸缩液压支撑杆的伸缩端与L型刚性支架底端刚性连接,其固定端与可移动水平基础平台刚性连接;所述水平侧向支撑杆与L型刚性支架的竖杆外侧端面刚性连接;
刚性圆环,所述刚性圆环与所述L型刚性支架的竖杆远离所述水平侧向支撑杆的一侧固定,其上安装有滑动导轨;
刚性支撑杆,所述刚性支撑杆包括两根杆件,两根杆件一端刚性固定于L型刚性支架,另一端刚性固定于刚性圆环的圆心位置;
两根摆动杆和套筒,两根摆动杆包括第一摆动杆和第二摆动杆,所述第一摆动杆为可伸缩液压支撑杆,所述第一摆动杆一端与L型刚性支架的横杆铰接,另一端与套筒外侧壁铰接;所述第二摆动杆与刚性支撑杆固定于刚性圆环圆心处的位置铰接;所述套筒间隙套设在所述第二摆动杆;所述套筒与刚性圆环通过滑动导轨连接。
进一步,所述可移动水平基础平台下侧安装有万向轮,用于基础系统在巷道地面的运动。
所述水平侧向支撑杆为可伸缩液压支撑杆,数量为两根以上,且其自由端用于固定巷道帮部,用于提供水平方向的支撑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925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