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轮系与车架连接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25187.6 | 申请日: | 2020-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0957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游涛;刘平;徐自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钦龙工贸启东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B3/00 | 分类号: | B61B3/00;B61B12/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31 | 代理人: | 刘静宇 |
地址: | 226212 江苏省南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架 连接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轮系与车架连接机构,所述轮系位于所述车架上方,通过车尾回转支承、车头回转支承同车架连接,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传统的轮系与车架连接机构摆动角度小、速度环境低、舒适度低,受力结构差等缺陷。采用回转支承作为扭转点,极大的提高车架摆动角度,自由度更大,使车架能做出更大幅度动作,从而使车架对于轨道的转弯半径要求更小,运行具有更大的舒适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特种车辆设计领域,具体地来讲为一种轮系与车架连接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传统的轮系一般置于车辆底部,沿着路轨行驶,受制于场地环境大,视野游览效果弱。因此将轨道设置在高处,将轮系置于轨道下方,可以使视野更加开阔,刺激性更高。
针对后一种方案,现有技术中轮系与车架连接机构采用一根主轴穿入关节轴承,实现方向的扭转,一般应用于速度较低的摆动运动、倾斜运动和旋转运动,其摆动角度相对偏小,受力结构相对偏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了一种轮系与车架连接机构,所述轮系位于所述车架上方,通过车尾回转支承、车头回转支承同车架连接;所述车尾回转支承包括吊架、回转支承、法兰件、销轴,所述回转支承外圈通过吊架同轮系连接,所述回转支承内圈同法兰件固定连接,所述车架同所述车尾回转支承连接位置设置有耳板,所述法兰件、耳板上设置有同销轴配合的通孔,所述通孔的轴线同所述车架前进和后退方向平行,所述耳板与法兰件通过销轴可转动的连接;所述车头回转支承包括吊架、回转支承、车辆连杆,所述回转支承外圈通过吊架同轮系连接,所述回转支承内圈同车辆连杆固定连接,所述车辆连杆同车架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车尾回转支承、车头回转支承的数量均为1个。
优选地,所述轮系数量为两组,其中每组轮系内包括多个轮子。
优选地,所述销轴的端部设置有卡扣或螺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传统的轮系与车架连接机构摆动角度小、速度环境低、舒适度低,受力结构差等缺陷。采用回转支承作为扭转点,极大的提高车架摆动角度,自由度更大,使车架能做出更大幅度动作,从而使车架对于轨道的转弯半径要求更小,运行具有更大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车尾回转支承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车头回转支承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车头回转支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轮系与车架连接机构包括车尾回转支承(1)、车头回转支承(2)、轮系(3)、车架(4)。
其中轮系(3)位于车架上方,通过车尾回转支承(1)、车头回转支承(2)同车架(4)连接。
如图2所示,车尾回转支承(1)包括吊架(1.1)、回转支承(1.2)、法兰件(1.3)、销轴(1.4)。
所述法兰件(1.3)同回转支承(1.2)内圈连接,回转支承(1.2)外圈通过吊架(1.1)同轮系(3)连接。
车架设置有耳板(1.5),所述法兰件(1.3)、耳板(1.5)上设置有同销轴(1.4)配合的通孔,所述通孔的轴线同所述车架前进和后退方向平行,通过销轴(1.4)实现耳板(1.5)与法兰件(1.3)可转动的连接。所述销轴(1.4)的端部设置有卡扣或螺栓,以防止销轴(1.4)脱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钦龙工贸启东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钦龙工贸启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251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鱼用除鱼鳞装置
- 下一篇:一种无人机用防撞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