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轻量化铝合金双扭杆翻转支座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06766.6 | 申请日: | 2019-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760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张花蕊;张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诸城航大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2D33/063 | 分类号: | B62D33/06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2299 山东省潍***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量化 铝合金 双扭杆 翻转 支座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轻量化铝合金双扭杆翻转支座,包括用于与车架连接的底座部分;用于装配扭杆的受力部分,受力部分上设有翻转轴安装部和两个扭杆安装部;以及用于连接底座部分和受力部分的连接部分;在翻转轴安装部和扭杆安装部之间设有多个第一减重槽,相邻的第一减重槽之间形成连接翻转轴安装部和扭杆安装部的第一加强筋;在受力部分的扭杆安装部的下侧设有多个第二减重槽,且第二减重槽位于所述受力部分上朝向所述扭杆延伸方向的第一侧面,第二减重槽基本为三角形,使得相邻的第二减重槽之间形成倾斜的第二加强筋。该种翻转支座重量更轻且强度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翻转支座,尤其涉及一种轻量化铝合金双扭杆翻转支座。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发动机维修、保养等的需要,大多数商用卡车的驾驶室通过翻转机构与车架进行连接。对于双扭杆翻转机构而言,扭杆需要将驾驶室翻转的扭力预加载在翻转支座上,并用锁止机构锁紧。当需要对驾驶室翻转时,打开锁紧机构,扭力从翻转支座上释放,传递至驾驶室。
因此翻转支座不仅起到将驾驶室与车架相连的作用,同时还要为驾驶室翻转提供扭转力,是一个关键的安全结构件。目前市场上商用车翻转支座普遍为铸钢件或钣金焊接件,铸钢件重量较重,钣金焊接件因焊接成型导致结构受限。例如公开号为CN20715732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双扭杆卡车驾驶室翻转机构》即公开了一种铸钢的翻转支座结构。随着汽车轻量化的开展,需要一种重量更轻且强度高的轻量化铝合金双扭杆翻转支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重量更轻且强度高的轻量化铝合金双扭杆翻转支座。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种轻量化铝合金双扭杆翻转支座,包括用于与车架连接的底座部分;用于装配扭杆的受力部分,所述受力部分上设有翻转轴安装部和两个扭杆安装部;以及用于连接底座部分和受力部分的连接部分;在所述翻转轴安装部和扭杆安装部之间设有多个第一减重槽,相邻的第一减重槽之间形成连接所述翻转轴安装部和扭杆安装部的第一加强筋,在所述受力部分的扭杆安装部的下侧设有多个第二减重槽,且所述第二减重槽位于所述受力部分上朝向所述扭杆延伸方向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二减重槽基本为三角形,使得相邻的所述第二减重槽之间形成倾斜的第二加强筋。
为了进一步加强受力部分和底座部分之间的连接,在所述连接部分上与所述第一侧面相背的第二侧面设有第三加强筋,所述第三加强筋的一端向所述受力部分延伸从而与所述扭杆安装部连接,所述第三加强筋的另一端向所述底座部分的前端延伸。
由于工作状态下的应力主要集中在受力部分和连接部分的过渡位置处,所述第三加强筋在所述受力部分和所述连接部分的过渡位置处厚度最大,朝两端厚度逐渐减小。该种结构可以在强化应力集中处的同时减重。
为了进一步强化扭杆安装部防止其出现压溃、变形等问题,所述第三加强筋间隔设有两条,且分别连接一个所述扭杆安装部。
为了缩小第三加强筋和安装台之间的高度差而减少应力集中,在所述连接部分上设有两个凸起的用于装配固定件的安装台,所述安装台分别位于所述第三加强筋的一侧。该安装台还方便机加工。
为了减小与车架的接触面积而减少震动,在所述连接部分的另一侧设有用于与车架装配的两个接触台,所述接触台之间间隔设置,所述固定件穿过对应的所述接触台与所述车架装配。
由于工作状态下的应力主要集中在受力部分和连接部分的过渡位置处,所述连接部分自靠近所述受力部分的一侧向靠近所述底座部分的一侧厚度逐渐减小。
为了减重的同时能更好增加强度,所述第二减重槽横向间隔设有五个,从而形成四条所述第二加强筋,两侧的相邻的所述第二加强筋构成倒V形而分别支撑对应的一个所述扭杆安装部。该种第二加强筋的设置可以强化扭杆安装部防止其产生变形、压溃等问题。
为了具有更好的强化效果,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延长线通过所述翻转轴安装部的圆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诸城航大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研究院,未经诸城航大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067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稻种植辅助用具
- 下一篇:一种异形板件的智能攻牙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