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动软体抓持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60687.6 | 申请日: | 2019-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689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孙国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15/10 | 分类号: | B25J15/10;B25J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25 | 代理人: | 田江飞 |
地址: | 132013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动 软体 机器人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动软体抓持机器人,涉及抓持机器人技术领域。该气动软体抓持机器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固定连接有机械臂,所述机械臂一端设有活动抓持机构,所述活动抓持机构包括圆柱壳体、固定平台和气缸,所述固定平台内部设有空腔,所述气缸位于空腔内侧,所述气缸输出端底部固定连接有气源分配器,所述固定平台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凸块。该气动软体抓持机器人通过在机械臂一端设置有活动抓持机构对配件进行抓持,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操作便捷,避免了在抓持的过程中可能由于抓持不稳而导致配件掉落产生损坏或者破碎,使得在抓持配件更加的稳定,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同时减小了成本的浪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抓持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气动软体抓持机器人。
背景技术
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在工业生产时,对一些较为精密或者危险的配件通常使用气动软体抓持机器人来进行抓持,可以避免人工抓持可能产生的危险。
现有的气动软体抓持机器人结构较为复杂,可能由于抓持不稳,在抓持的过程中,配件会掉落而产生损坏甚至破碎,从而造成一定的成本浪费,同时在抓持配件时,由于抓持机器人力度不好掌控,可能会将配件挤压破损,导致了配件不能使用,给使用者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动软体抓持机器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气动软体抓持机器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固定连接有机械臂,所述机械臂一端设有活动抓持机构;
所述活动抓持机构包括圆柱壳体、固定平台和气缸,所述固定平台内部设有空腔,所述气缸位于空腔内侧,所述气缸输出端底部固定连接有气源分配器,所述固定平台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凸块,所述固定凸块的数量设置为四个,所述固定凸块底部设有固定抓持臂,所述固定抓持臂底部设有活动抓持臂,所述固定抓持臂与活动抓持臂活动铰接,所述固定抓持臂内侧设有圆形贯穿孔,所述气源分配器底部固定连接有通气管,所述固定平台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圆套;
所述活动抓持臂包括活动板、滑动杆和限位杆,所述活动板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活动板呈均匀对称分布,所述活动板一侧开设有固定槽,所述滑动杆位于两个活动板之间,所述滑动杆与固定槽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杆和限位杆固定连接,所述通气管底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与限位杆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圆柱壳体与机械臂固定连接,所述圆柱壳体位于固定平台顶部。
优选的,所述固定平台与圆柱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气缸与圆柱壳体固定连接。
优选的,四个所述固定凸块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固定凸块与固定抓持臂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抓持臂横截面设置为梯形。
优选的,所述通气管横截面设置为L形,所述通气管的数量设置四个,所述通气管贯穿固定平台和固定凸块与圆形贯穿孔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伸缩杆由软性TPE材料制成,所述滑动杆两端底部均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位于固定槽底部,所述弹簧与活动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两个所述活动板中间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横板,所述固定横板外侧均设有防护垫,所述防护垫与固定横板固定连接,所述防护垫由软性橡胶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动软体抓持机器人,其具备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华大学,未经北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606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面透光灯罩
- 下一篇:一种双轴横向旋转框架变位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