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型筒形构件承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46819.X | 申请日: | 2019-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562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李铁力;沈婷婷;张康;尤晓梦;倪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1D3/16 | 分类号: | B61D3/16;B61F13/00;B61H7/04;B66F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谱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57 | 代理人: | 李砚明 |
地址: | 200031***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型 构件 承载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型筒形构件承载车,包括承载台架、高位从动轮组件(13)、低位从动轮组件(14)和主动轮组件(1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载台架包括框架和安装座(12),所述的低位从动轮组件(14)包括安装箍座,低位从动轮组件(14)有多个,通过各自的安装箍座两两对称地安装在二根纵向承力圆管(6)上,所述的高位从动轮组件(13)有多个,通过所述的安装座(12)两两对称地安装在承载台架的框架上,所述的主动轮组件(15)有多个,通过所述的安装座(12)两两对称地安装在承载台架的框架上。本实用新型的大型筒形构件承载车具有强度高变形小的框架车体,可以实现狭窄场地的组装,减少了实现大型筒形构件移位的配套设施与工程量,极大提高了移位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大型筒形构件移动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型筒形构件承载车。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工业化的高速发展,在很多领域需要运送大型重型的筒形构件,比如地铁隧道的盾构机、航天发射的火箭箭体和化工生产的反应塔等等。这些大型筒形构件一般都为金属构造,直径大、重量大,在现场施工中存在移位安装困难的问题。现有技术中,比如船舶工业中大量应用的、用于运送船舶分段的平板运输车,其多为通用设备,采用橡胶轮胎,价格高昴,承载能力弱,适用于长距离运输。在运送筒形构件时,需要制作专门的台架,安装在平板运输车上,适用性较差。并且,很多而大型筒形构件的施工工地位于地下或者偏远地区,难以将平板运输车这种标准化设备运输到现场。现在并没有专门针对大型筒形构件现场施工中短距离移动、方便拆卸安装的承载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大型筒形构件承载车,具有强度高变形小的框架车体,可以实现狭窄场地的组装,减少了实现大型筒形构件移位的配套设施与工程量,特别是大大缩短了大型筒形构件的移位时间,极大提高了移位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大型筒形构件承载车,包括承载台架、高位从动轮组件、低位从动轮组件和主动轮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承载台架包括框架和安装座,所述的框架包括龙骨、二根纵梁、多根横梁、二根纵向承力圆管和二根纵向支撑板,所述的龙骨位于承载台架的纵向对称中心线上,所述的横梁的上缘面具有与筒形构件的筒体外表面配合的弧度,所述的二根纵梁、二根纵向承力圆管和二根纵向支撑板由内向外顺序并对称地布置在龙骨两侧,龙骨、二根纵梁、二根纵向承力圆管和二根纵向支撑板与多根横梁垂直安装形成框架的结构,所述的纵向支撑板为T形钢,T形钢的翼板上表面为长方条形的平面,该长方条形的平面高于多根横梁上缘面形成的空间平面,在承载筒形构件时,该长方条形的平面直接与筒形构件的筒体外表面接触,所述的安装座有多块,安装座固定安装在相邻的横梁的位于龙骨同一侧的两个端部之间,用于安装高位从动轮组件或主动轮组件,
所述的低位从动轮组件包括安装箍座,低位从动轮组件有多个,通过各自的安装箍座两两对称地安装在二根纵向承力圆管上,
所述的高位从动轮组件有多个,通过所述的安装座两两对称地安装在承载台架的框架上,
所述的主动轮组件有多个,通过所述的安装座两两对称地安装在承载台架的框架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承载台架的框架分为首段、中段和尾段三部分,首段、中段和尾段中的每段的横梁分为二个端横梁和多个中间横梁,首段和尾段一端的端横梁分别与中段两端的端横梁对接并用螺栓固定。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固定座和纵向手提导向轮,所述的固定座固定安装在承载台架的框架的纵向两端的龙骨上,所述的纵向手提导向轮的轮轴的一端与固定座铰接,在承载台架纵向行进时,纵向手提导向轮放下,纵向手提导向轮的轴线与地面垂直,纵向手提导向轮与地面已开好的纵移导向槽的侧壁配合滚动。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横向导向机构,所述的横向导向机构包括横向导向轮,在承载台架横向行进时,横向导向轮放下,横向导向轮的轴线与地面垂直,横向导向轮与地面已开好的横移导向槽的侧壁配合滚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四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4681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掘进机的液动移位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污水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