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主水下机器人用安全抛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05564.2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553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1 |
发明(设计)人: | 石凯;刘青岳;陈浩;尹远;朱宝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3G8/22 | 分类号: | B63G8/22;B63C11/52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白振宇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主 水下 机器人 安全 装置 | ||
1.一种自主水下机器人用安全抛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艉端盖(2)、筒体(3)、抛载基座(4)、抛载转轴(7)、重物连接件(8)、连接轴(9)、弹簧(12)、重物(13)及舵机(29),其中筒体(3)的一端与艉端盖(2)密封连接,另一端与安装在水下机器人上的抛载基座(4)密封连接,所述舵机(29)位于筒体(3)内,并安装在所述抛载基座(4)上,该抛载基座(4)上转动安装有抛载转轴(7),所述抛载转轴(7)通过连接轴(9)与舵机(29)的输出端相连;所述重物连接件(8)的一端与重物(13)相连,另一端插入抛载基座(4)中,该重物连接件(8)的另一端开设有抛载孔口(34),所述抛载转轴(7)在重物连接件(8)插入抛载基座(4)后容置于抛载孔口(34)中;所述抛载基座(4)内容置有弹簧(12),该弹簧(12)在搭载重物(13)时被压缩于所述重物连接件(8)的另一端与抛载基座(4)之间;所述抛载转轴(7)通过舵机(29)驱动旋转至与抛载孔口(34)抵接、约束重物连接件(8)运动,重物(13)处于锁紧状态;所述抛载转轴(7)通过舵机(29)驱动旋转至与抛载孔口(34)之间有间隙,重物连接件(8)及重物(13)在所述弹簧(12)弹力及自重作用下实现抛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主水下机器人用安全抛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抛载转轴(7)与重物连接件(8)接触的部位沿轴向的两侧对称铣有扁槽(33),该扁槽(33)的槽面在抛载转轴(7)旋转至与抛载孔口(34)抵接时与所述重物连接件(8)的插入方向垂直,所述扁槽(33)的槽面在抛载转轴(7)旋转至与抛载孔口(34)之间有间隙时与重物连接件(8)的插入方向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主水下机器人用安全抛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抛载转轴(7)为阶梯轴,一端开有光孔(36),所述扁槽(33)位于抛载转轴(7)的另一端;所述连接轴(9)的一端与舵机(29)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安装至所述光孔(36)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主水下机器人用安全抛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抛载孔口(34)的上部呈倒置的“八”字形,下部为开有劣弧段缺口的腰孔形,该缺口与上部倒置“八”字形相连通,所述劣弧段缺口的弦长小于抛载转轴(7)的直径;所述抛载转轴(7)旋转至与抛载孔口(34)抵接时,是抵接于所述缺口两端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主水下机器人用安全抛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物连接件(8)的端面呈倒置的“T”形,该“T”形的横边与所述重物(13)相连,所述抛载孔口(34)开设于“T”形的竖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主水下机器人用安全抛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抛载基座(4)上分别开设有彼此连通的重物连接件安装口及抛载转轴安装口,该重物连接件安装口上方的抛载基座(4)中设有圆孔(32),所述圆孔(32)与重物连接件安装口相连通,所述弹簧(12)容置于该圆孔(32)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主水下机器人用安全抛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艉端盖(2)内表面安装有抛载控制板(31),该艉端盖(2)上密封插接有水密连接器(30),该水密连接器(30)上引出的线束与抛载控制板(31)相连,所述抛载控制板(31)与舵机(29)之间通过线束连接,实现对舵机(29)的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0556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安装双头螺栓的辅助工装
- 下一篇:一种非标设备生产用焊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