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碳纤维加载杆的制备模具及使用其的制备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104448.9 | 申请日: | 2019-1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924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 发明(设计)人: | 穆举杰;徐建东;方聃;何红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誉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33/00 | 分类号: | B29C33/00;B29C33/02;B29C70/46;B29L31/30;B29L31/06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科谊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25 | 代理人: | 言倩玉 |
| 地址: | 213166 江苏省常州市武***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碳纤维 加载 制备 模具 使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碳纤维加载杆的制备模具及使用其的制备装置,包括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上模组件包括上模基座,以及在上模基座朝向下模组件的端面沿着上模基座的长度方向延伸有上模凹型腔;上模凹型腔包括截面为半圆柱状体的上腔基体,以及在上腔基体的两端分别一体设有的与上腔基体贯通的截面为异形状的上腔翼体;下模组件包括下模基座,以及在下模基座朝向上模基座的端面沿着下模基座的长度方向延伸有适于与上模凹型腔契配的下模凹型腔;下模凹型腔包括截面为半圆柱状体的下腔基体,以及在下腔基体的两端分别一体设有的与下腔基体贯通的截面为异形状的下腔翼体。本实用新型适于制备的碳纤维加载杆可实现与金属接头连接后的轻量化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纤维杆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碳纤维加载杆的制备模具及使用其的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碳纤维加载杆广泛应用在交通设施领域,例如汽车、飞机还有飞艇,在具体使用过程中,碳纤维加载杆需要与其它结构进行配接,其中针对应用在飞机上的碳纤维加载杆来说,飞艇上使用的结构对其重量有严格的要求,即要求轻量化,对于标准结构的管材,在进行与金属接头进行胶接固定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增大胶接面积来增加与金属接头的连接强度,如此即需要使用长度较长的金属接头来保证胶接强度,这样的情况下,金属接头越长其自重也越重,对于部分对于轻量化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即难以满足使用需求。基于上述问题的存在,需要制备可以避免与金属接头进行胶接固定的碳纤维加载杆来减少对于金属接头的使用。具体来说,设计可以通过结构固定的方式与金属接头相连的碳纤维加载杆是一种新的替代方案,因为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金属接头的胶接强度为14MPa-20MPa,而结构固定中考量的是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剪切强度,而单向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剪切强度≥50MPa,因此,结构固定的方式需要使用的金属接头的长度相较于胶接连接需要的金属接头短很多,如此整体使用的金属接头的重量也同步变小,可以满足更多环境的使用需求。
现有技术中多采用拉挤成型的工艺方式来制作碳纤维加载杆,但是拉挤成型的工艺手段仅能制作等截面的制品,例如整体截面均为圆柱体结构的碳纤维加载杆,这样方式无法制备具有异形结构的碳纤维加载杆,因此无法满足需要跟金属连接头进行结构固定的碳纤维加载杆的制备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碳纤维加载杆的制备模具,以解决制备可与金属接头进行结构固接的碳纤维加载杆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碳纤维加载杆的制备装置,以解决制备可与金属接头进行结构固接的碳纤维加载杆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碳纤维加载杆的制备模具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碳纤维加载杆的制备模具,包括:适于合模的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
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模基座,以及在上模基座朝向下模组件的端面沿着上模基座的长度方向延伸有上模凹型腔;所述上模凹型腔包括截面为半圆柱状体的上腔基体,以及在所述上腔基体的两端分别一体设有的与所述上腔基体贯通的截面为异形状的上腔翼体;
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下模基座,以及在所述下模基座朝向上模基座的端面沿着下模基座的长度方向延伸有适于与所述上模凹型腔契配的下模凹型腔;所述下模凹型腔包括截面为半圆柱状体的下腔基体,以及在所述下腔基体的两端分别一体设有的与所述下腔基体贯通的截面为异形状的下腔翼体。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沿着上模基座和下模基座的长度方向的两个相对的侧端面均凹设有凹陷槽以使所述上模基座和下模基座的宽度方向的截面为工字状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在所述上模基座和下模基座的凹陷槽中分别沿着上模基座和下模基座的长度方向间隔地设置有若干条电加热丝。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碳纤维加载杆的制备模具还包括适于包套在所述上模基座外侧的上护套和适于包套在所述下模基座外侧的下护套;以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誉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新誉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044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短距离无线收发装置的支架
- 下一篇:一种用于织物染色的高压自动调节喷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