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二甲苯尾气吸收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91063.3 | 申请日: | 201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870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刘帆;梁蓉;周树林;张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联膦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0 | 分类号: | B01D53/00;B01D53/78;B01D53/04;B01D53/75;C07C7/11;C07C1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滑春生 |
地址: | 2264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甲苯 尾气 吸收 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二甲苯尾气吸收处理装置,包括水法聚马生产装置尾气管道、尾气冷凝器A、降膜吸收器A、喷淋吸收塔、一级吸收器、尾气冷凝器B、二级吸收器、活性炭吸附排空装置、废水罐、二甲苯罐、溶剂法聚马生产装置尾气管道、尾气缓冲罐A、尾气冷凝器C、降膜吸收器B、尾气冷凝器D、PIPPA生产装置尾气管道、尾气缓冲罐B和尾气冷凝器E。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二甲苯尾气吸收处理装置,包括吸收和回收利用两大系统,水法聚马和PIPPA生产尾气经过各自预处理后进入一级吸收器和二级吸收器处理后进入活性炭吸附排空装置,分离出二甲苯,将二甲苯回收回来再进行排放,对环境和人体均无危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气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二甲苯尾气吸收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尤其是化工产业生产制造过程中,经常会产生大量的尾气,这些尾气一般有氮氧化物、氯化氢、二甲苯、一氧化碳等或几种气体的混合物,这些尾气若直接排入空气,不仅会对空气造成较严重的污染,还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这些尾气通过不同的途径呼吸道进入人的体内,有的直接产生危害,有的还有蓄积作用,会更加严重地危害人的健康,且部分尾气气味较为呛人,会对生产车间工人的正常操作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生产进程。
因此,研发一种可对尾气进行处理,消除有毒有害气体危害性的二甲苯尾气吸收处理装置是非常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对尾气进行处理,消除有毒有害气体危害性的二甲苯尾气吸收处理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二甲苯尾气吸收处理装置,其创新点在于:包括水法聚马生产装置尾气管道、尾气冷凝器A、降膜吸收器A、喷淋吸收塔、一级吸收器、尾气冷凝器B、二级吸收器、活性炭吸附排空装置、废水罐、二甲苯罐、溶剂法聚马生产装置尾气管道、尾气缓冲罐A、尾气冷凝器C、降膜吸收器B、尾气冷凝器D、PIPPA生产装置尾气管道、尾气缓冲罐B和尾气冷凝器E,
所述水法聚马生产装置尾气管道与尾气冷凝器A连通设置,尾气冷凝器A与降膜吸收器A的气体入口连通设置,降膜吸收器A的气体出口与喷淋吸收塔的气体入口连通设置,降膜吸收器A的出液口与进液口通过循环管道A连通设置,且循环管道A上还设置有循环泵A;
所述喷淋吸收塔的气体出口与一级吸收器的气体入口连通设置,喷淋吸收塔的出液口与进液口通过循环管道B连通设置,且循环管道B上还设置有循环泵B;
所述一级吸收器的气体出口与尾气冷凝器B的气体入口连通设置,一级吸收器的出液口与进液口通过循环管道C连通设置,且循环管道C上还设置有循环泵C,所述尾气冷凝器B的气体出口与二级吸收器的气体入口连通设置;
所述二级吸收器的气体出口通过气体管道E与活性炭吸附排空装置的气体入口连通设置,且气体管道E上串联设置有循环泵E;所述二级吸收器的出液口与进液口通过循环管道D连通设置,且循环管道D上还设置有循环泵D,所述活性炭吸附排空装置的出液口还分别与废水罐和二甲苯罐连通设置;
所述溶剂法聚马生产装置尾气管道与尾气缓冲罐A连通设置,尾气缓冲罐A的气体出口通过气体管道A与降膜吸收器B的气体入口连通设置,且气体管道A上还串联设置有至少一个尾气冷凝器C,所述尾气冷凝器C还通过气体管道B与尾气缓冲罐A连通设置;
所述降膜吸收器B的出液口与进液口通过循环管道F连通设置,且循环管道F上还设置有循环泵F,所述降膜吸收器B的气体出口与一级吸收器的气体入口通过气体管道C连通设置,气体管道C上还串联设置有至少一个尾气冷凝器D;
所述PIPPA生产装置尾气管道与尾气缓冲罐B连通设置,尾气缓冲罐B的气体出口与一级吸收器的气体入口通过气体管道D连通设置,且气体管道D上串联设置有尾气冷凝器E;所述尾气冷凝器E还通过气体管道F与尾气缓冲罐B连通设置,且尾气缓冲罐A、尾气缓冲罐B和气体管道C上还均连通有废水管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联膦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南通联膦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910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