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二甲苯尾气吸收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91063.3 | 申请日: | 201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870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刘帆;梁蓉;周树林;张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联膦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0 | 分类号: | B01D53/00;B01D53/78;B01D53/04;B01D53/75;C07C7/11;C07C1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滑春生 |
地址: | 2264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甲苯 尾气 吸收 处理 装置 | ||
1.一种二甲苯尾气吸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法聚马生产装置尾气管道、尾气冷凝器A、降膜吸收器A、喷淋吸收塔、一级吸收器、尾气冷凝器B、二级吸收器、活性炭吸附排空装置、废水罐、二甲苯罐、溶剂法聚马生产装置尾气管道、尾气缓冲罐A、尾气冷凝器C、降膜吸收器B、尾气冷凝器D、PIPPA生产装置尾气管道、尾气缓冲罐B和尾气冷凝器E,
所述水法聚马生产装置尾气管道与尾气冷凝器A连通设置,尾气冷凝器A与降膜吸收器A的气体入口连通设置,降膜吸收器A的气体出口与喷淋吸收塔的气体入口连通设置,降膜吸收器A的出液口与进液口通过循环管道A连通设置,且循环管道A上还设置有循环泵A;
所述喷淋吸收塔的气体出口与一级吸收器的气体入口连通设置,喷淋吸收塔的出液口与进液口通过循环管道B连通设置,且循环管道B上还设置有循环泵B;
所述一级吸收器的气体出口与尾气冷凝器B的气体入口连通设置,一级吸收器的出液口与进液口通过循环管道C连通设置,且循环管道C上还设置有循环泵C,所述尾气冷凝器B的气体出口与二级吸收器的气体入口连通设置;
所述二级吸收器的气体出口通过气体管道E与活性炭吸附排空装置的气体入口连通设置,且气体管道E上串联设置有循环泵E;所述二级吸收器的出液口与进液口通过循环管道D连通设置,且循环管道D上还设置有循环泵D,所述活性炭吸附排空装置的出液口还分别与废水罐和二甲苯罐连通设置;
所述溶剂法聚马生产装置尾气管道与尾气缓冲罐A连通设置,尾气缓冲罐A的气体出口通过气体管道A与降膜吸收器B的气体入口连通设置,且气体管道A上还串联设置有至少一个尾气冷凝器C,所述尾气冷凝器C还通过气体管道B与尾气缓冲罐A连通设置;
所述降膜吸收器B的出液口与进液口通过循环管道F连通设置,且循环管道F上还设置有循环泵F,所述降膜吸收器B的气体出口与一级吸收器的气体入口通过气体管道C连通设置,气体管道C上还串联设置有至少一个尾气冷凝器D;
所述PIPPA生产装置尾气管道与尾气缓冲罐B连通设置,尾气缓冲罐B的气体出口与一级吸收器的气体入口通过气体管道D连通设置,且气体管道D上串联设置有尾气冷凝器E;所述尾气冷凝器E还通过气体管道F与尾气缓冲罐B连通设置,且尾气缓冲罐A、尾气缓冲罐B和气体管道C上还均连通有废水管道;
其中,降膜吸收器A和降膜吸收器B的结构相同,具体结构为:包括上盖帽、上封头、上封头抱箍、换热件、外壳、下封头、下封头抱箍以及下盖帽,所述上盖帽为中心处具有一圆形缺口的圆盘,所述下盖帽与上盖帽大小形状相同,且分别位于降膜吸收器上下两端;所述上封头包括气体出口部分以及吸收液进口部分,所述气体出口部分中心具有一供气体出去的竖直气孔,所述吸收液进口部分一侧开有一进液口,所述上封头抱箍设置在上封头外侧;所述换热件为若干上下同轴叠加的换热块,其内部具有若干流道,所述流道包括交错排布且互相不导通的垂直流道以及水平流道;所述换热件一侧上端具有一冷却水出口,另一侧下端具有一冷却水进口;所述外壳包覆在换热块外部;所述下封头为一具有底面的中空柱体,且位于换热块下端,其底面上具有一出液口,其侧面上具有一气体入口,所述下封头抱箍设置在下封头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甲苯尾气吸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泵A设置有两个,且并联设置在循环管道A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甲苯尾气吸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泵B设置有两个,且并联设置在循环管道B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甲苯尾气吸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泵C设置有两个,且并联设置在循环管道C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甲苯尾气吸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泵D设置有两个,且并联设置在循环管道D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甲苯尾气吸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泵F设置有两个,且并联设置在循环管道F上。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二甲苯尾气吸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件最顶层的换热块侧面上端具有筒体法兰,该换热块上部分内部没有水平流道,且每个垂直流道上端都设置有一溢流接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联膦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南通联膦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9106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