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低变形量道路中央分隔带护栏结构及防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26107.4 | 申请日: | 2019-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900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王成虎;吕琼;王海渊;张宏松;李勇;王小锋;卜倩淼;申林林;于海霞;张苑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交华安科技有限公司;陕西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1F15/02 | 分类号: | E01F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常晓 |
地址: | 10008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形 道路 中央 分隔 护栏 结构 防护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变形量道路中央分隔带护栏结构及防护装置。该低变形量道路中央分隔带护栏结构包括沿中央分隔带延伸方向设置的多个支撑单元,及设置于多个支撑单元两侧的防护部;支撑单元包括沿中央分隔带横向设置的至少两个立柱,及将该至少两个立柱连接成一体的立柱连接组件;防护部包括将多个支撑单元连接成一体的固定梁组件,及沿中央分隔带延伸方向设置的碰撞防护组件。本实用新型的低变形量道路中央分隔带护栏结构,立柱连接组件将至少两个立柱连接成一体构成支撑单元,固定梁组件将多个支撑单元连接成一体再配合碰撞防护组件,构成防护体系结构,对中央分隔带内的设施进行防护,防护性能较高,变形量较低,可减小设施受碰撞概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安全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变形量道路中央分隔带护栏结构及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当失控车辆碰撞ETC门架立柱、桥梁中墩、标志立柱等设置于中央分隔带内的较高设施时,往往会造成巨大的生命和经济损失。为了有效地减轻碰撞事故伤亡及防护中央分隔带内的设施,需提升这些设施处的护栏的防护能力。
目前,中央分隔带内设置有上述设施的路段,多是采用混凝土护栏和波形梁护栏。但是,混凝土护栏的施工周期较长,交通组织难度较大,单处工程造价较高,在多冰雪地区容易阻雪;波形梁护栏的动态变形量较大,车辆撞击到中央分隔带内设施的概率较高,不能有效地减小生命和经济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低变形量道路中央分隔带护栏结构及防护装置,防护性能较高,变形量较低,能够减小设施受碰撞的概率。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低变形量道路中央分隔带护栏结构,包括沿中央分隔带延伸方向设置的多个支撑单元,及设置于多个支撑单元两侧的防护部;支撑单元包括沿中央分隔带横向设置的至少两个立柱,及将该至少两个立柱连接成一体的立柱连接组件;防护部包括将多个支撑单元连接成一体的固定梁组件,及沿中央分隔带延伸方向设置的碰撞防护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立柱连接组件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横向梁和第二横向梁,第一横向梁和第二横向梁均与一个支撑单元的全部立柱连接,第一横向梁和第二横向梁分别设置于立柱的顶部和底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立柱连接组件包括交叉设置的第一连接板及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均与一个支撑单元的全部立柱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横向梁和第二横向梁连接,第二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横向梁和第二横向梁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固定梁组件包括第一纵向梁及第二纵向梁,第一纵向梁和第二纵向梁均与全部支撑单元连接,第一纵向梁和第二纵向梁分别设置于立柱的顶部和中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纵向梁及第二纵向梁的横截面形状为方形、矩形或圆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碰撞防护组件包括波形梁板,波形梁板设置于立柱的中下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碰撞防护组件包括摩擦梁,摩擦梁与支撑单元连接,摩擦梁设置于立柱的底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摩擦梁的横截面形状为“C”形、“H”形或方形。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防护装置,包括如前述的低变形量道路中央分隔带护栏结构,固定梁组件的端部向地面折弯并固定于地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交华安科技有限公司;陕西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未经北京中交华安科技有限公司;陕西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261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使用水泥路切缝机
- 下一篇:光学式集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