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脊柱侧弯的人体扫描终端和三维扫描建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23713.0 | 申请日: | 2019-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058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蔡婧璇;莫中军;张强;曹杰;杨洁萌;杨敏;樊瑜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康复辅具技术服务中心;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G06T17/00 | 分类号: | G06T17/00;G06F30/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谱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57 | 代理人: | 孙红颖 |
地址: | 610042***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脊柱 人体 扫描 终端 三维 建模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脊柱侧弯的人体扫描终端和三维扫描建模装置,该建模装置包括控制平台和人体扫描终端,控制平台与人体扫描终端相连;人体扫描终端包括数码成像设备、横杆和圆台;数码成像设备设置在圆台侧部上方,数码成像设备能够围绕圆台上站立的人体连续移动,数码成像设备连续拍摄人体图像,并将图像传送至控制平台;横杆水平设置在圆台上方,用于人体抓握;横杆包括升降装置,控制平台通过升降装置驱动横杆升降,横杆向上移动时,实现对人体脊柱侧弯的牵拉矫形;控制平台基于数码成像设备拍摄的图像构建人体三维模型。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可远程实现人体三维扫描取型,并降低了矫形器的制作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脊柱侧弯的人体扫描终端和三维扫描建模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假肢矫形器,石膏取型制作方法存在耗时长、劳动强度大、量化评估困难等问题,严重限制了假肢矫形器的生产效率和行业发展。
国内外已开始尝试将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技术应用于假肢矫形器的制作,但受限于制造工艺和成本等因素,该方法并未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
相对于传统制作方法和CAD/CAM方法,3D打印矫形器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增材制造方法,可以便捷,快速打印各种复杂形体,在资源利用,个性化定制,工艺流程等方面具有巨大优势。
无论CAD/CAM技术或者3D打印技术,人体三维扫描取型均是矫形器设计制作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技术之一。但是,现在商业化的三维扫描设备动则几十万,大大增加了矫形器的制作成本,使其难以普通推广,特别是一些偏远、贫困地区,更是难以应用,而且这些三维扫描设备还无法实现远程应用,增加了对患者三维扫描取型的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矫形器设计制作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人体三维取型环节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脊柱侧弯的人体扫描终端和三维扫描建模装置,其可以实现人体几何形态的三维扫描,特别适用于脊柱侧弯病人人体三维扫描几何重建领域,实现矫形器设计的三维扫描取型,还能通过远程操作实现人体三维扫描取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应用于脊柱侧弯的人体扫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扫描终端包括数码成像设备、横杆和圆台;所述数码成像设备设置在所述圆台侧部上方,所述数码成像设备能够围绕所述圆台上站立的人体连续移动,所述数码成像设备连续拍摄人体图像,并将所述图像传出;所述横杆水平设置在所述圆台上方,用于所述人体抓握;所述横杆包括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驱动所述横杆升降,所述横杆向上移动时,实现对所述人体脊柱侧弯的牵拉矫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于脊柱侧弯的人体三维扫描建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建模装置包括控制平台和人体扫描终端,所述控制平台与所述人体扫描终端相连;所述人体扫描终端包括数码成像设备、横杆和圆台;所述数码成像设备设置在所述圆台侧部上方,所述数码成像设备能够围绕所述圆台上站立的人体连续移动,所述数码成像设备连续拍摄人体图像,并将所述图像传送至所述控制平台;所述横杆水平设置在所述圆台上方,用于所述人体抓握;所述横杆包括升降装置,所述控制平台通过所述升降装置驱动所述横杆升降,所述横杆向上移动时,实现对所述人体脊柱侧弯的牵拉矫形;所述控制平台基于所述数码成像设备拍摄的所述图像构建人体三维模型。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平台内设有控制与三维重建单元,所述控制与三维重建单元与所述数码成像设备、所述横杆的升降装置相连;所述控制平台通过所述控制与三维重建单元实现对所述人体扫描终端的控制以及人体三维建模。
进一步地,所述人体扫描终端还包括固定杆,所述数码成像设备固定在所述固定杆顶端,所述固定杆设置在所述圆台外侧,所述固定杆在驱动设备驱动下围绕所述圆台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杆为可伸缩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康复辅具技术服务中心;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未经四川省康复辅具技术服务中心;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237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制动件寿命可靠性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纯泡棉隔光数码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