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河道淤泥清理的自行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21019.5 | 申请日: | 2019-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138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志军 |
主分类号: | E02F5/28 | 分类号: | E02F5/28;E02F3/88;E02F3/92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涂琪顺 |
地址: | 253000 山东省德州市德***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河道 淤泥 清理 行走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河道淤泥清理的自行走装置,包括行走装置和清理装置,所述行走装置整体采用挖掘机结构,包括挖掘机本体及其动臂、斗杆、斗杆油缸和铲斗油缸;所述清理装置包括清理支架以及安装在清理支架上的电动工具和泥浆泵,所述清理支架后侧与所述斗杆末端转动连接,清理支架前侧或中部则与所述铲斗油缸转动连接,所述电动工具的动作端和泥浆泵的吸泥口均设置在各自底端,且泥浆泵的吸泥口高于所述电动工具的动作端设置;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可以用于在河道两岸的淤泥清理工作,代替了人工在水中操控浮体及泥浆泵的工作,减轻了工作量和工作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河道淤泥清理的自行走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河道养护而言,每年对河道淤泥的清理成为关键工作,其主要包括排水和排泥两个工序,在排泥过程中,对于河道两岸的淤泥处理,一般通过工程车辆进行挖掘清理,对于河道中部的淤泥则需要通过泥浆泵进行清理,此时需要将泥浆泵安装固定在浮体上,并漂浮在水面上,此时水深在0.5-1m左右,然后工作人员需进入河道内部控制泥浆泵行走,同时通过高压水枪或电动工具打散淤泥,并分区域完成淤泥清理工作,这种工作方式效率较低,劳动强度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河道淤泥清理的自行走装置,用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河道淤泥清理的自行走装置,包括行走装置和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走装置整体采用挖掘机结构,包括挖掘机本体及其动臂、斗杆、斗杆油缸和铲斗油缸;
所述清理装置包括清理支架以及安装在清理支架上的电动工具和泥浆泵,所述清理支架后侧与所述斗杆末端转动连接,清理支架前侧或中部则与所述铲斗油缸转动连接,所述电动工具的动作端和泥浆泵的吸泥口均设置在各自底端,且泥浆泵的吸泥口高于所述电动工具的动作端设置。
所述电动工具和泥浆泵分别通过减震支座安装所述清理支架上。
所述电动工具包括相互连接的驱动电机和搅拌头,所述搅拌头为一尖端朝下设置的圆锥形结构,其表面设有与其连接并呈螺旋状结构分布的搅拌片。
所述清理支架上还设有一与其连接的轴套,轴套纵向设置,且所述电动工具的驱动轴穿过所述轴套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轴上于所述轴套上侧和下侧还设有与其连接的限位件。
更进一步地,所述限位件为环状结构并套在驱动轴外侧,同时限位件侧壁上通过螺丝与所述驱动轴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合理,可以用于在河道两岸的淤泥清理工作,代替了人工在水中操控浮体及泥浆泵的工作,减轻了工作量和工作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挖掘机本体、101动臂、102斗杆、103清理支架、104斗杆油缸、105铲斗油缸、200电动工具、201搅拌头、202搅拌片、203上限位件、204下限位件、300泥浆泵、301吸泥口、400减震支座、500轴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志军,未经李志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2101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储能供电切换系统
- 下一篇:一种锅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