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软管与内芯自动组装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015880.0 | 申请日: | 2019-1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670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 发明(设计)人: | 黄兴盛;谢英伟;范刚;夏绪干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阿匹斯智能制造系统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P19/027 | 分类号: | B23P19/027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郭锦辉;陈艺琴 |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软管 自动 组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软管与内芯自动组装机,包括机架结构,所述机架结构内设置有振动盘、旋转机构、内芯上料机构、伺服压紧机构、分料机构、夹紧机构以及电控系统,所述振动盘进行内芯自动供料,所述分料机构进行内芯分料,所述内芯上料机构进行内芯上料,所述旋转机构对内芯进行旋转,所述夹紧机构夹紧软管,所述伺服压紧机构将内芯压入软管,所述电控系统对所述振动盘、旋转机构、内芯上料机构、伺服压紧机构、分料机构和夹紧机构进行控制。采用本实用新型对软管与内芯进行组装,能够将生产效率提高30%,减少作业人数,并且不良品减少10%。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管与内芯自动组装机。
背景技术
现在软管装内芯都是由人工用手把内芯压入软管,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而通过人工把内芯压入软管的容易导致压入的距离不稳定,容易引起产品不良,导致产品不合格率高居不下,需要返工的同时降低了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管与内芯自动组装机。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软管与内芯自动组装机,包括机架结构,所述机架结构内设置有振动盘、旋转机构、内芯上料机构、伺服压紧机构、分料机构、夹紧机构以及电控系统,所述振动盘进行内芯自动供料,所述分料机构进行内芯分料,所述内芯上料机构进行内芯上料,所述旋转机构对内芯进行旋转,所述夹紧机构夹紧软管,所述伺服压紧机构将内芯压入软管,所述电控系统对所述振动盘、旋转机构、内芯上料机构、伺服压紧机构、分料机构和夹紧机构进行控制。
优选地,所述旋转机构包括第一旋转气缸、第二旋转气缸和第三旋转气缸。
优选地,所述内芯上料机构包括升降气缸,水平移动气缸,滑轨、滑块组件,内芯夹爪气缸和固定支架。
优选地,所述分料机构包括分料气缸,分料定位治具、感应光线以及分料底座。
优选地,所述夹紧机构包括支撑架,夹紧气缸和升降气缸。
优选地,所述伺服压紧机构包括伺服电机,底板,丝杆组件,限位压紧机构,压紧气缸,行程感应开关和滑轨。
优选地,所述机架结构上还设置有防尘罩,用于指示的三色灯以及人机操作界面。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本实用新型对软管与内芯进行组装,能够将生产效率提高30%,减少作业人数,并且不良品减少10%。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1。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定位机构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分料机构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夹紧机构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内芯上料机构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伺服压紧机构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阿匹斯智能制造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阿匹斯智能制造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158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飞机整机电缆导通测试装置
- 下一篇:一种适用于激光打标效果检测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