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摩托车置物箱注塑模具凹模双向分离滑动脱模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007027.4 | 申请日: | 2019-1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795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 发明(设计)人: | 蒋杰;张宝;卢明官;黄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州市黄岩奥杰模塑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40;B29L31/30 |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陈龙 |
| 地址: | 31802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摩托车 置物箱 注塑 模具 双向 分离 滑动 脱模 机构 | ||
1.一种摩托车置物箱注塑模具凹模双向分离滑动脱模机构,依次包括动模板(10)、升降板(11)和注胶板(1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模板(10)内设有用于成形置物箱的成形面(13),所述的成形面(13)包括一个凹陷于动模板(10)的连接腔(14),所述的连接腔(14)的左右端壁内各活动连接有一个能沿着动模板(10)水平方向前后往复移动的同心轴(15),每个同心轴(15)远离连接腔(14)的端部均连接有设置在动模板(10)内的横移机构(16),同心轴(15)与对应的横移机构(16)的驱动轴连接从而能沿着水平方向往复运动,所述的成形面(13)还包括设置在连接腔(14)侧边且用于成形置物箱本体的置物腔(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置物箱注塑模具凹模双向分离滑动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移机构(16)包括能够沿着动模板(10)轴向往复移动的先行竖移块(18),所述的先行竖移块(18)上连接有一根倾斜的导杆(19),所述的导杆(19)上活动连接有能沿着导杆(19)前后往复移动且与同心轴(15)远离连接腔(14)的端部连接的先行横移块(20),所述的先行横移块(20)位于动模板(10)内且能沿着动模板(10)水平方向前后往复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置物箱注塑模具凹模双向分离滑动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杆(19)与先行竖移块(18)连接的一端至另一端朝着远离连接腔(14)的方向延伸,所述的横移机构(16)还包括设置在注胶板(12)上的先行升降驱动器(21),所述的先行升降驱动器(21)的输出轴连接有先行顶杆(22),所述的先行顶杆(22)贯穿动模板(10)且与先行竖移块(18)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置物箱注塑模具凹模双向分离滑动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置物腔(17)的底部呈水平放置,所述的置物腔(17)的底部贯穿有注胶孔(23),所述的注胶孔(23)朝着靠近注胶板(12)的方向延伸并贯穿注胶板(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置物箱注塑模具凹模双向分离滑动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置物腔(17)的底部还设有两个相互对置且向动模板(10)内延伸的第一固定孔(24),所述的第一固定孔(24)呈圆台形,且所述的第一固定孔(24)与置物腔(17)的底部连接的一端至另一端孔径逐渐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置物箱注塑模具凹模双向分离滑动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置物腔(17)靠近连接腔(14)的侧壁上凸起有一根沿着动模板(10)轴向放置的第一卡块(25),所述的第一卡块(25)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置物箱注塑模具凹模双向分离滑动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成形面(13)还包括位于置物腔(17)远离连接腔(14)一侧的卡接成形面(13),所述的卡接成形面(13)远离置物腔(17)的一端设有第二卡块(26),所述的第二卡块(26)远离注胶板(12)的一端连接有凹陷于成形面(13)侧壁内的扣槽(3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摩托车置物箱注塑模具凹模双向分离滑动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接成形面(13)上还设有两条相互对置的限位条(27),所述的限位条(27)的一端与置物腔(17)的侧壁连接,且限位条(27)的另一端朝着远离注胶板(12)的方向弯曲延伸至成形面(13)的侧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摩托车置物箱注塑模具凹模双向分离滑动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卡块(26)与置物腔(17)的侧壁之间具有设置在卡接成形面(13)上且呈T字形放置的第三卡块(28)。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摩托车置物箱注塑模具凹模双向分离滑动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卡块(28)的两侧各设有一个第二固定孔(29),所述升降板(11)上设有若干个顶杆(30),若干个顶杆(30)分布在成形面(13)上,且其中两根顶杆(30)分别与第二固定孔(29)的底部相抵,且第二固定孔(29)的孔径大于顶杆(30)的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州市黄岩奥杰模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州市黄岩奥杰模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0702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废旧锂电池处理用数控等离子切割机
- 下一篇:一种手术用可调节的托盘的推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