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新能源汽车碳化硅的冶炼炉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998167.6 | 申请日: | 2019-1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261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 发明(设计)人: | 李勇刚;胥小丰;卢红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矽芯微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7D3/00 | 分类号: | F27D3/00;F27D1/00;F27D11/02;F27D27/00;C01B32/956 |
| 代理公司: | 成都玖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8 | 代理人: | 胡琳梅 |
| 地址: | 629200 四川省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新能源 汽车 碳化硅 冶炼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碳化硅的冶炼炉,炉体下端设有电箱,炉体一侧设有进料口,炉体一侧还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上安装有第二安装板,第二安装板上安装有从动轴,第一安装板下端安装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上安装有驱动轴,驱动轴与从动轴之间连接有传动带,从动轴上安装有传送带,炉体下端安装有出料管,炉体内设有冶炼腔,绝缘导热层内设有第一环形导热丝和第二环形导热丝,第一环形导热丝的电阻大于第二环形导热丝,第一环形导热丝位于冶炼腔的上方,第二环形导热丝位于冶炼腔的下方,炉体内贯穿有第二环形导热丝电连接的导电杆,导电杆与电箱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降低炉体能耗,提高碳化硅的冶炼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炼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碳化硅的冶炼炉。
背景技术
碳化硅主要有四大应用领域,即:功能陶瓷、高级耐火材料、磨料及冶金原料。碳化硅粗料已能大量供应,不能算高新技术产品,而技术含量极高的纳米级碳化硅粉体的应用短时间不可能形成规模经济。
然而在碳化硅的冶炼过程中,由于炉内碳化硅分布不均,导致碳化硅加热不均,碳化硅冶炼效率和质量均无法满足实际使用时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降低能耗,提高冶炼效率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碳化硅的冶炼炉。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碳化硅的冶炼炉,包括炉体,炉体的下端安装有第二支架,炉体的下端设有电箱,炉体的一侧设有进料口,炉体的一侧还安装有第三支架,第三支架上安装有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上安装有第二安装板,第二安装板上安装有从动轴,第一安装板的下端安装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上安装有驱动轴,驱动轴与从动轴之间连接有传动带,从动轴上安装有传送带,传送带延伸至进料口内,炉体的下端安装有出料管,出料管上设有阀门,炉体内设有冶炼腔,炉体内从外至内依次设有金属外壳、保温层和绝缘导热层,绝缘导热层内设有第一环形导热丝和第二环形导热丝,第一环形导热丝的电阻大于第二环形导热丝,第一环形导热丝位于冶炼腔的上方,第二环形导热丝位于冶炼腔的下方,炉体内贯穿有第二环形导热丝电连接的导电杆,导电杆与电箱电连接,导电杆与炉体衔接处安装有绝缘套。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金属外壳与保温层之间设有陶瓷填充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陶瓷填充层与保温层之间设有安装腔,安装腔内安装有多个缓冲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炉体的一侧安装有第一支架,第一支架上安装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靠近炉体的一侧安装有伸入炉体内转轴,转轴上安装有搅拌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搅拌杆上安装有刮板,刮板与冶炼腔内壁接触布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转轴外周在冶炼腔内安装有隔热轴套。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隔热轴套外周在冶炼腔内安装有耐磨轴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使用时,碳化硅由传送带通过进料口进入到冶炼腔内,然后由电箱通过导电杆向第一环形导热丝和第二环形导热丝供电,由第一环形导热丝和第二环形导热丝发热实现对冶炼腔内进行加热实现冶炼,在加热冶炼的过程中,由于第一环形导热丝的电阻大于第二环形导热丝,第一环形导热丝位于冶炼腔的上方,第二环形导热丝位于冶炼腔的下方,则实现位于冶炼腔上方获得比较高的温度,而冶炼腔的下方获得比较低的温度,如此,保证了在冶炼腔下方堆集的大量碳化硅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加热冶炼,而在冶炼腔上方堆集的少量碳化硅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加热冶炼,如此可以有效降低炉体的能耗,提高炉体的冶炼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新能源汽车碳化硅的冶炼炉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矽芯微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矽芯微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981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无人机的防雷装置检测系统
- 下一篇:碳化硅半导体生产用粉碎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