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林木采伐剩余物高效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80265.7 | 申请日: | 2019-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108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刘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震烨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3/083 | 分类号: | A01G23/083 |
代理公司: | 郑州银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58 | 代理人: | 马会强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郑东***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林木 采伐 剩余物 高效 回收 装置 | ||
本新型涉及一种林木采伐剩余物高效回收装置,包括承载机架、承载托盘、导流板、输送绞龙、机械臂、裁切锯及控制电路,承载机架上端面设至少一条承载槽,承载托盘位于承载槽正下方,裁切锯通过导向滑轨与承载机架上端面滑动连接,裁切锯下方设两个导流板,且导流板以承载槽轴线对称分布在承载槽两侧,承载托盘内设一条输送绞龙,机械臂下端面通过导向滑轨与承载机架侧表面连接,控制电路嵌于承载机架外侧面,并分别与输送绞龙、机械臂、裁切锯电气连接。本新型一方面可有效实现在林木采伐时对林木倾倒方向进行承载定位;另一方面可对修剪裁切是产生的木屑、枝叶等废弃物进行高效收集,有效的实现提高采伐废弃物回收利用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林木采伐装置,确切的是一种林木采伐剩余物高效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对森林林木进行采伐加工作业中,当前主要是通过电锯、油锯等设备直接采伐,虽然可以一定程度满足使用的需要,但一方面存在对林木采伐中的林木倾倒方向和姿态缺乏有效的限制和控制能力,因此在树木倾倒过程中,极易对周围的林木、设备及工作人员造成砸伤,严重影响了施工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在对采伐林木转运作业前,往往需要对林木的枝叶进行裁切、对林木长度进行裁切修整等作业,从而导致林木采伐中会产生大量的碎屑、枝叶等残余物,这些残余物可作为饲料、人造板、人造碳等工业生产的原料,因此采伐残残留物依然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但当前的采伐设备对这些采伐残余物均缺乏有效的回收能力,按每年80万立方米林木采伐量计算,每年则会产生约12—20万立方米的残余物,这些因此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因此针对这一问题,迫切需要开发一种专用的森林林木采伐剩余物回收装置,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林木采伐剩余物高效回收装置。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通用性好,一方面可有效实现在林木采伐时对林木倾倒方向进行承载定位,防止林木倾倒时对周边林木、工作人员及设备造成损害,提高施工安全性;另一方面可有效实现在采伐后的林木进行高效快速的修剪裁切,并对修剪裁切是产生的木屑、枝叶等废弃物进行高效收集,从而达到在提高林木采集加工作业工作效率的同时,另有效的实现提高采伐废弃物回收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损耗和浪费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林木采伐剩余物高效回收装置,包括承载机架、承载托盘、导流板、输送绞龙、机械臂、裁切锯及控制电路,其中承载机架为横断面呈矩形的框架结构,承载机架上端面设至少一条承载槽且承载槽轴线与水平面平行分布,承载托盘位于承载槽正下方,且承载托盘上端面宽度为承载槽宽度的1.3—2.5倍,裁切锯至少两个,通过导向滑轨与承载机架上端面滑动连接,裁切锯下方设两个导流板,且导流板以承载槽轴线对称分布在承载槽两侧,导流板下端面和上端面通过导向滑轨分别与承载托盘上端面及承载机架下端面滑动连接,且裁切锯与其下方的导流板构成一个工作组,同一工作组中的两个导流板上端面间通过连接板连接,同时另通过连接板与裁切锯相互连接,承载托盘内设一条输送绞龙,且输送绞龙与承载托盘下端面连接并与承载托盘底部平行分布,且输送绞龙两端分别位于承载机架外侧,机械臂下端面通过导向滑轨与承载机架侧表面连接,并与承载机架轴线呈0°—90°夹角,控制电路嵌于承载机架外侧面,并分别与输送绞龙、机械臂、裁切锯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托盘和承载槽为横断面呈矩形、倒置等腰梯形及“U”字形槽状结构中的任意一种,且所述承载托盘与承载机架侧壁间通过转台机构铰接,且承载托盘轴线与水平面呈0°—60°夹角,所述转台机构与控制电路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机械臂轴线与承载机架侧表面呈0°夹角时,机械臂前端面位于承载机架正上方,且机械臂前端面轴线与承载机架轴线垂直并相交,且机械臂前端面高出承载机架上端面0—50厘米。
进一步的,所述的机械臂前端面设至少一个机械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震烨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省震烨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802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