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组杂散电流对混凝土埋置钢筋锈蚀影响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79478.8 | 申请日: | 2019-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224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刘兵科;戴宗辉;郑金雷;邵翔宇;贺家新;白守兴;郭旭东;王爱军;郭振虎;邢旗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建工土木工程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7/02 | 分类号: | G01N17/02 |
代理公司: | 郑州银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58 | 代理人: | 马会强 |
地址: | 10001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组杂散 电流 混凝土 钢筋 锈蚀 影响 试验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组杂散电流对混凝土埋置钢筋锈蚀影响试验装置,包括承载机架、信号模拟器、直流电源、恒电位仪、电压记录仪、试验槽、钢筋混凝土试样、原状土及控制系统,其中承载机架包括龙骨及托盘,托盘将龙骨分割为实验室和控制室,实验室内设试验槽,原状土嵌于实验槽内,钢筋混凝土试样插入在原状土内,信号模拟器、直流电源、恒电位仪、电压记录仪及控制系统均位于控制室。本实用新型一方面系统构成简单,运行时仿真性能好;另一方面可以在实验室条件下实现同时模拟多组地下埋置钢筋在杂散电流影响下的腐蚀状况,高效、更精确的模拟轨道下方埋设钢筋的锈蚀过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化学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组杂散电流对混凝土埋置钢筋锈蚀影响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的轨道交通以及高铁均采用直流供电作为机车的动力牵引系统,轨道则作为供电回流的通路。列车在运行过程中会在轨道形成差别较大的工作电流。这些工作电流会通过轨道的绝缘位置较差处渗透到地下,形成无规律且大小不定的杂散电流。若地下埋置有钢筋,则这些杂散电流会在钢筋上流动,发生电化学腐蚀作用。只有对地下埋置钢筋的锈蚀状况了解的更加深入才能更清楚的预测埋置钢筋在一定时间的力学性能,也因此成为地下工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有相关单位曾在杂散电流对下钢筋的锈蚀模拟方面做过一些工作。公开号为CN103776759 A的专利申请了一种杂散电流模拟钢制埋地管道电化学锈蚀的模拟装置和方法,此专利没有考虑到杂散电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必要条件的变化,即电解质的变化。土壤中的水含量以及主要离子浓度是稳定的,而实验装置中原状土中的水分会是随着时间蒸发的,从而与实际工程状况不吻合。而且此装置只能进行一组钢筋试样锈蚀的模拟,而杂散电流引起的电化学腐蚀过程缓慢,要测试不同土壤状况的钢筋锈蚀状况需要花费较大时间或者需要多组装置同时运行,所以并不经济。
因此针对这一现状,需要开发一种全新钢筋锈蚀试验检测系统及试验检测方法,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组杂散电流对混凝土埋置钢筋锈蚀影响试验装置及其实验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生产效率低和产品质量差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组杂散电流对混凝土埋置钢筋锈蚀影响试验装置,包括承载机架、信号模拟器、直流电源、恒电位仪、电压记录仪、电流记录仪、试验槽、参比电极、钢筋混凝土试样、石墨电极板、抗静电防护盖、原状土及控制系统,其中承载机架包括龙骨及托盘,龙骨为轴线与水平面垂直分布的框架结构,托盘至少三个,嵌于龙骨内并将龙骨自上向下分割为至少一个实验室和一个控制室,且控制室位于实验室下方,实验室内均设至少一个试验槽,且实验槽均与托盘上端面相互连接,实验槽为轴向界面呈“凵”字形操状结构,原状土嵌于实验槽内,抗静电防护盖包覆在实验槽上端面并与实验槽构成密闭腔体结构,每个实验槽内设一条钢筋混凝土试样,钢筋混凝土试样与实验槽轴线平行分布,试验槽中,其中一个试验槽内设一个参比电极和一个石墨电极板,剩余试验槽内均设一个石墨电极板,参比电极、钢筋混凝土试样、石墨电极板之间相互平行分布,并分别与恒电位仪电气连接,且参比电极、钢筋混凝土试样、石墨电极板均嵌于原状土中,参比电极、石墨电极板上端面均通过导线分别与恒电位仪电气连接,信号模拟器、直流电源、恒电位仪、电压记录仪、电流记录仪及控制系统均位于控制室,且直流电源分别与信号模拟器、恒电位仪电气连接,电压记录仪分别并联于各试验槽钢筋混凝土试样、石墨电极板与恒电位仪连接电路之间,电流记录仪串联在各试验槽钢筋混凝土试样与恒电位仪连接电路上,控制系统分别与信号模拟器、直流电源、恒电位仪、电压记录仪及电流记录仪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托盘与龙骨及实验槽间均通过滑槽相互滑动连接,且相邻两个托盘间通过至少两条弹性伸缩杆相互连接,所述弹性伸缩杆环绕托盘轴线分布并与托盘轴线平行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建工土木工程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建工土木工程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794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