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压自调节粘滞阻尼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64900.2 | 申请日: | 2019-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741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吴洋洋;胡大柱;张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蓝科建筑减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通蓝科减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18 | 分类号: | F16F9/18;F16F9/32;F16F9/36;F16F9/34;F16F9/51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000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节 阻尼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压自调节粘滞阻尼器,包括缸体、活塞以及活塞杆;活塞将缸体分为第一介质空间以及第二介质空间;活塞上设有连通第一介质空间和第二介质空间的阻尼通道;缸体两端设有导向密封机构;导向密封机构内设有压力调节结构;压力调节结构包括设于储油室、压力阀以及弹性体;在缸体内压力过大时,阻尼介质由缸体流向储油室;当缸体内阻尼介质产生空缺时,阻尼介质由储油室流向缸体;实现了应对不同内部压力的自动调节功能,既能大大提高粘滞阻尼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又能保证其在不同外界温度下产品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阻尼器领域,尤其是一种内压自调节粘滞阻尼器。
背景技术
粘滞阻尼器作为一种优良的耗能减震(振)结构构件,一开始在机械、车辆、航天和军事工程得到应用。70年代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等抗震设防领域来抵抗地震、风振或其它外载荷引起的振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粘滞阻尼器在工作过程中,将外界输入能量转换为热能,产生大量热量,导致阻尼器温度大幅上升。阻尼介质通常采用高粘度二甲基硅油,硅油的比热容较小且热膨胀系数较大。硅油由于温升产生体积膨胀,而其被密闭在缸体内,这会导致缸筒内压急剧上升,使缸筒产生变形膨胀影响阻尼器性能。
此外,粘滞阻尼器内部阻尼介质体积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当外界温度降低时,阻尼介质体积缩小,原本充满缸体的阻尼介质发生空缺,粘滞阻尼器在位移较小的时候,产生不了阻尼力,阻尼器失去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压自调节粘滞阻尼器,当内部压力过大时可进行自动调节,大大提高粘滞阻尼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又能保证其在不同外界温度下的稳定的产品性能。
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内压自调节粘滞阻尼器,包括缸体、活塞以及活塞杆;所述活塞设于缸体内且位于活塞杆的中部,活塞将缸体分为第一介质空间以及第二介质空间,所述活塞上设有连通第一介质空间和第二介质空间的阻尼通道;活塞杆带动活塞在缸体内往复运动,压缩第一介质空间和第二介质空间中的阻尼介质通过阻尼通道流动产生阻尼力;
所述缸体两端设有导向密封机构;所述导向密封机构内设有压力调节结构;所述压力调节结构包括设于导向密封机构内的储油室和压力阀,所述压力阀设置在储油室的前端;储油室内设有弹性体。
所述缸体内部前端和后端分别固定设有前导向套和后导向套;所述前导向套和后导向套的内壁均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实现前导向套和后导向套与缸体之间或活塞杆之间的密封,形成导向密封机构。缸体与前后两个导向套、活塞杆形成一个密闭空间,该密闭空间内充满阻尼介质;缸体与导向套、导向套与活塞杆之间通过密封件进行密封,保证粘滞阻尼器在运动的过程中阻尼介质被限制在该密闭空间内而不会发生泄漏。
更进一步的,所述前导向套前端抵设有前端盖,所述前端盖固定于缸体内壁并将前导向套固定于缸体前端。
更进一步的,所述后导向套后端抵设有副缸,所述副缸固定于缸体内壁并将后导向套固定于缸体后端。
更为优选的,所述阻尼通道为两条,与活塞杆平行且分设于活塞杆上下两侧。
更进一步的,所述活塞杆前端设有前耳环;所述副缸后端设有后耳环。
所述弹性体为聚氨酯材料;具备高弹性可压缩特性。
所述压力阀为单向溢流阀,缸体内阻尼介质流向储油室需要超过设定压力,而相反的,储油室内的阻尼介质流向缸体能不需要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蓝科建筑减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通蓝科减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蓝科建筑减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通蓝科减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649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