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轨激光强化集装车车体的限位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936313.2 | 申请日: | 2019-1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715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 发明(设计)人: | 游鹏辉;许克亮;张琨;张浩;殷勤;史明红;周明翔;刘辉;郭文浩;罗小华;田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D9/04 | 分类号: | C21D9/04;C21D1/09;C21D10/00 |
| 代理公司: | 武汉东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24 | 代理人: | 许莹 |
| 地址: | 43006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轨 激光 强化 集装 车车 限位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轨激光强化集装车车体的限位系统,包括平板车、设置在平板车底部的驱动小车、设置在平板车顶部的与所述平板车可分离拆卸连接的安装有激光强化设备的集装车体或室外底座,还包括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包括固定在所述集装车体侧壁或室外底座两侧的轴座、固定在所述轴座上的转轴、固定在平板车上并与所述轴座匹配的限位筒、一端与所述转轴活动链接另一端可伸缩的插入或退出所述限位筒内的伸缩杆。本实用新型的钢轨激光强化集装车车体的限位系统,实现可分离组装的激光强化车设备的限位固定保证激光强化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轨激光强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钢轨激光强化集装车车体的限位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高铁、城际、市域铁路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运营里程以达到巨大的规模,在铁路提速的背景下,列车直接的承载基础设施——钢轨,担负着巨大的运营压力,由于轮轨作用,钢轨在服役期间会产生严重的磨损,明显缩减钢轨的使用寿命,每年都要因此进行大量钢轨的更换,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提高钢轨使用寿命对我国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养护维修具有巨大的意义。
目前,增加钢轨耐磨性,提高钢轨表面硬度,延长钢轨使用寿命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在钢轨生产过程中,进行淬火工艺处理;第二种,在钢轨使用中出现磨损时,通过打磨设备对钢轨缺陷部位进行修型打磨。第一种方式存在风、雾冷却不均匀导致钢轨表面硬度不均匀的情况,易产生轨面剥落、擦伤等失效,影响钢轨的使用寿命。第二种方式打磨修型只是修复钢轨轮廓,减小磨损对列车运行平稳性造成的不良影响,无法从根本上提高钢轨的耐磨性能,无法对既有的钢轨进行强化,延长钢轨使用寿命的效果有限。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出现了用激光对钢轨进行加工维修的装置。但现有的激光加工维修一是采用铁路轨道车作为牵引控制车对整个车组进行驱动,铁路轨道车采用的是柴油电机,其运行速度不稳定,激光强化作业精度低,且激光器固定在作业车底板的轨道上,只能进行一维运动,无法跟随车辆的状态变化而调整激光头以对准轨头,无法保障强化的准确度。二是专利又存在能源供应不足,续航能力弱的问题。急需提供一种自由单独控制激光强化加工的车体,但是这种车体往往在运动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移动偏移,因此设计对应的限位结构对其进行限制显得格外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轨激光强化集装车车体的限位系统,在可分离组装的平板车和设于平板车顶部的集装车体或室外底座之间设置限位杆,限位杆包括分别固定在平板车上限位筒和固定在集装车体火室外底座上的轴座,然后通过与轴座活动连接的伸缩杆,伸缩杆拉长后深入到限位同种实现平板车上集装车体或室外底座的限位,收缩后实现集装车体或室外底座与平板车的分离,实现限位的同时适应性地匹配了激光强化车的可分离组装的特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轨激光强化集装车车体的限位系统,包括平板车、设置在平板车底部的驱动小车、设置在平板车顶部的与所述平板车可分离拆卸连接的安装有激光强化设备的集装车体或室外底座,还包括限位杆;
所述限位杆包括固定在所述集装车体侧壁或室外底座两侧的轴座、固定在所述轴座上的转轴、固定在平板车上并与所述轴座匹配的限位筒、一端与所述转轴活动链接另一端可伸缩的插入或退出所述限位筒内的伸缩杆,通过所述伸缩杆插入限位筒实现集装车体或者室外底座与平板车之间的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平板车的顶部平面上设有若干个间隔设置的限位柱,所述集装车体或室外底座的底板上装有与所述限位柱匹配的限位孔。
进一步地,所述集装车体或室外底座的端部和中部均布置有限位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363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