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轨道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79895.5 | 申请日: | 2019-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359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张安庆;刘俊杰;曾浩;李建坤;梅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17/20 | 分类号: | B61D1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景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42 | 代理人: | 贾玉姣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包括:贯通道外圈;贯通道内圈,所述贯通道内圈设在所述贯通道外圈内,所述贯通道内圈的底部设有可拆卸的渡板;至少两个车钩,至少两个所述车钩均设在所述贯通道内圈和所述贯通道外圈之间,至少两个所述车钩位于所述渡板的正下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轨道车辆,拆下渡板就可以实现对车钩的检修维护或拆装,与传统的将车钩布置在整个贯通道下方的方式相比,检修过程相对较简单,更换时间短,且不存在车底检修带来的安全隐患。另外,由于贯通道内圈和贯通道外圈之间设置至少两个车钩,从而极大地减轻了每个车钩的重量,从而降低了车钩的装配难度,省时省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轨道车辆的车钩布置在整个贯通道的下方,当车钩需要更换时,需要在特定的车辆段内,利用行吊将贯通道拆掉,且检修人员只能去车底对车钩进行检修,检修过程繁琐复杂,不仅浪费大量的更换时间,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在车底检修车钩会给检修人员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另外,车厢与车厢之间仅通过1个车钩连接,对车钩的强度要求比较高,导致车钩的体积和重量比较大,从而车钩装配较困难,费时费力。此外,贯通道的结构只允许在车内的一侧通过,若通过宽度过大,会导致此处的渡板体积较大,重量较重,更换时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轨道车辆,可以实现在车内对车钩的检修维护或拆装,检修过程相对较简单,不存在车底检修带来的安全隐患。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车辆,包括:贯通道外圈;贯通道内圈,所述贯通道内圈设在所述贯通道外圈内,所述贯通道内圈的底部设有可拆卸的渡板;至少两个车钩,至少两个所述车钩均设在所述贯通道内圈和所述贯通道外圈之间,至少两个所述车钩位于所述渡板的正下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车辆,通过在贯通道内圈和贯通道外圈之间设置至少两个车钩,并使至少两个车钩位于贯通道内圈底部可拆卸的渡板的正下方,拆下渡板就可以实现对车钩的检修维护或拆装,与传统的将车钩布置在整个贯通道下方的方式相比,检修过程相对较简单,更换时间短,且不存在车底检修带来的安全隐患。另外,由于贯通道内圈和贯通道外圈之间设置至少两个车钩,从而极大地减轻了每个车钩的重量,从而降低了车钩的装配难度,省时省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至少两个所述车钩平行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至少两个所述车钩等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钩为两个,所述渡板为两个,每个所述渡板的正下方设有一个所述车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贯通道进一步包括:车轮,所述车轮的顶部凸出所述渡板的上表面,所述车轮位于两个所述渡板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轮上方设有轮壳,所述轮壳位于两个所述渡板之间,所述轮壳的至少部分为折棚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轮的中心轴线位于所述渡板的下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两个所述渡板关于所述贯通道的纵向中心平面对称,且两个所述车钩关于所述贯通道的纵向中心平面对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贯通道进一步包括:两个踏板,两个所述踏板沿所述轨道车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至少一个伸缩支架,所述伸缩支架连接在两个所述踏板之间,其中所述渡板搭接在两个所述踏板的上方,所述渡板与所述伸缩支架可枢转地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渡板与所述伸缩支架通过至少一个枢转结构可枢转地相连,所述渡板上设有至少一个盖板,所述渡板通过所述盖板与所述枢转结构可拆卸地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798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