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65873.3 | 申请日: | 2019-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007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叶燕飞;郝彬;龚洪鑫;章森锋;孙锋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金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3/04 | 分类号: | B60B3/04;B60B21/02;B60B2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任必为 |
地址: | 3114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轮,包括轮辋和轮辐,其中,轮辐设置在轮辋的轴向的一端,且轮辋的朝向轮辐一侧的周沿的端面与轮辐的位于其外周沿处的轴向内表面贴合,且轮辐的周沿的端面与轮辋的外周面平滑过渡连接。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全表面车轮的轮辋的周沿折弯之后与轮辐的轴向内表面焊接,增加了轮辋的加工制造难度,且上述轮辋与轮辐的焊接位置影响车轮的径向跳动,导致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车轮径向跳动较高,且上述轮辋与轮辐的焊接位置无法保证车轮的整体结构强度,还无法满足车轮的整体外观美感的要求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轮的结构改进。
背景技术
为了提升车轮的整体外观美感,通常将车轮做成全表面车轮,即,将轮辐安装到轮辋上之后,轮辐起到了对轮辋的遮挡作用,确保从车轮的安装有轮辐的一侧只能看到轮辐;但是,现有的全表面车轮的轮辋的周沿折弯之后与轮辐的轴向内表面焊接,增加了轮辋的加工制造难度,且上述轮辋与轮辐的焊接位置影响车轮的径向跳动,导致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车轮径向跳动较高,且上述轮辋与轮辐的焊接位置无法保证车轮的整体结构强度,还无法满足车轮的整体外观美感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全表面车轮的轮辋的周沿折弯之后与轮辐的轴向内表面焊接,增加了轮辋的加工制造难度,且上述轮辋与轮辐的焊接位置影响车轮的径向跳动,导致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车轮径向跳动较高,且上述轮辋与轮辐的焊接位置无法保证车轮的整体结构强度,还无法满足车轮的整体外观美感的要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轮,包括轮辋和轮辐,其中,轮辐设置在轮辋的轴向的一端,且轮辋的朝向轮辐一侧的周沿的端面与轮辐的位于其外周沿处的轴向内表面贴合,且轮辐的周沿的端面与轮辋的外周面平滑过渡连接。
进一步地,轮辋包括轮辋本体和折弯翻边,折弯翻边与轮辋本体的轴向一端的周沿连接并沿轮辋本体的径向弯曲延伸后与轮辐的轴向内表面贴合。
进一步地,轮辐的周沿的端面与轮辋的外周面沿环形曲面平滑过渡连接,且两者的连接位置处为环形曲面的最外缘;或轮辐的周沿的端面与轮辋的外周面沿平面平滑过渡连接。
进一步地,折弯翻边与轮辐之间形成安装间隙,且安装间隙的轴向宽度H由折弯翻边与轮辋本体的连接位置处向折弯翻边与轮辐的连接位置处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折弯翻边与轮辐形成轮缘结构,轮缘结构的轴向宽度L大于等于5mm且小于等于25mm。
进一步地,折弯翻边上开设有第一定位孔,轮辐的与第一定位孔相对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定位孔,车轮还包括定位元件,定位元件穿设在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内。
进一步地,轮辐与轮辋焊接,且在两者之间形成有第一焊道结构和第二焊道结构,其中,第一焊道结构位于定位元件的外壁面与第一定位孔的孔壁面之间,第二焊道结构位于定位元件的外壁面与第二定位孔的孔壁面之间。
进一步地,折弯翻边与轮辐的接触面处形成第三焊道结构。
进一步地,第三焊道结构为绕轮辋的周向连续延伸的环形焊道结构;或第三焊道结构包括绕轮辋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子焊道结构。
进一步地,折弯翻边的厚度与轮辋本体的厚度相同,且折弯翻边与轮辋本体一体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金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金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658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CTP激光打版用设备滑轨
- 下一篇:一种基于土木工程用的减震支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