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蓄电池应急充电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49617.5 | 申请日: | 2019-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688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曾茂添;郑汉武;甄仕策;蒋志斌;华高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杰瑞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诸炳彬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公***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蓄电池 应急 充电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蓄电池应急充电器,涉及汽车辅助设备的技术领域,其包括充电电池、与充电电池电连接的充电线以及与充电线电连接的搭电夹,所述搭电夹包括夹臂、与夹臂铰接的支臂以及设置于夹臂与支臂之间的用于使夹臂与支臂夹紧汽车蓄电池两极的弹力件,所述夹臂与支臂远离两者铰接处的端部交错设置成X状,所述夹臂靠其铰接处的一段上铰接有传动杆,所述支臂靠其铰接处的一段上铰接有支杆,所述传动杆与支杆呈夹角且端部相互铰接,所述夹臂上螺纹穿设有螺栓,所述螺栓与传动杆呈夹角且其一端抵接于传动杆与支杆的铰接处。本实用新型具有避免搭电夹松动而产生安全隐患以提高安全性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辅助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汽车蓄电池应急充电器。
背景技术
目前,蓄电池是汽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分为传统的铅酸蓄电池和免维护型蓄电池。它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属于直流电源,主要作用是在启动发动机时给起动机提供强大的起动电流(10A左右)。
蓄电池长久不用,它会慢慢自行放电,当电流表指针显示蓄电量不足时,要及时充电。而充电时一般会选用外接的应急充电器(JUMP STARTER)进行充电,应急充电器一般包括正(负)极搭电夹、充电电池、过压过流保护装置等,通过正(负)极搭电夹将充电电池的正负极对应连接于汽车蓄电池上,以此对汽车蓄电池进行充电。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当汽车蓄电池在充电时内部的电解液会产生气泡,使得蓄电池产生振动,且当汽车在启动时会产生振动,因此容易使正(负)极搭电夹发生松动而脱落,从而导致搭电夹与其他导电物体接触而产生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汽车蓄电池应急充电器,避免搭电夹松动而产生安全隐患,提高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汽车蓄电池应急充电器,包括充电电池、与充电电池电连接的充电线以及与充电线电连接的搭电夹,所述搭电夹包括夹臂、与夹臂铰接的支臂以及设置于夹臂与支臂之间的用于使夹臂与支臂夹紧汽车蓄电池两极的弹力件,所述夹臂与支臂远离两者铰接处的端部交错设置成X状,所述夹臂靠其铰接处的一段上铰接有传动杆,所述支臂靠其铰接处的一段上铰接有支杆,所述传动杆与支杆呈夹角且端部相互铰接,所述夹臂上螺纹穿设有螺栓,所述螺栓与传动杆呈夹角且其一端抵接于传动杆与支杆的铰接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臂与夹臂铰接,弹力件用于使夹臂与支臂的端部夹紧汽车蓄电池的两极,以此减少人工夹持的工作量,方便充电电池通过充电线对汽车蓄电池进行充电;当使用者夹紧夹臂与支臂时传动杆与支杆的夹角减小以使传动杆朝向螺栓一侧移动,而螺栓转动时抵接于传动杆与支杆的铰接处,以此避免搭电夹产生松动现象,从而提高其夹持力,避免搭电夹松动而产生安全隐患,提高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臂与支臂用于夹持汽车蓄电池两极的端部相互抵接时传动杆与支杆呈夹角且夹角朝向夹持蓄电池两极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夹臂与支臂用于夹持汽车蓄电池两极的端部相互抵接时传动杆与支杆呈夹角,以此避免传动杆与支杆转动过度而使两者的夹角方向改变,以此避免螺栓的转动调节失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动杆上设置有夹片,所述夹片上穿设有螺柱,螺柱穿过夹片、支杆且与传动杆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柱转动时配合夹片对支杆与传动杆进行限位,以此实现支杆与传动杆的转动连接,且夹片用于与螺栓端部抵接,以此减少螺栓对支杆与传动杆的磨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臂上转动连接有与螺栓螺纹连接的转动块,所述夹臂与支臂的夹角的中心轴线与所述螺栓的转动轴线重合,所述夹片的传导路径与所述螺栓的转动轴线重合,所述螺栓的端部转动连接有传动块,所述传动块上设置有穿过夹片且与夹片滑移连接的导向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杰瑞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杰瑞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496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