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粒子阻尼的轨道线路减振扣件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38705.5 | 申请日: | 2019-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120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肖望强;林昌明;胡敬一;吉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振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9/60 | 分类号: | E01B9/60;E01B19/00 |
代理公司: | 厦门智慧呈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2 | 代理人: | 杨唯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粒子 阻尼 轨道 线路 扣件 | ||
1.一种基于粒子阻尼的轨道线路减振扣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阻尼器(1)和压紧组件(2),所述第一阻尼器(1)贴合于钢轨腰部(3),所述压紧组件(2)可拆卸连接于轨枕(4),并抵接于所述第一阻尼器(1),其中,所述第一阻尼器(1)包括由单腔室或多腔室组成的第一阻尼外壳(11)、内置于所述第一阻尼外壳(11)的阻尼粒子(12)以及贴合于所述第一阻尼外壳(11)外表面的弹性隔振层(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粒子阻尼的轨道线路减振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隔振层(13)为橡胶,其硬度为60HBR-70HBR。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粒子阻尼的轨道线路减振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组件(2)包括第二阻尼器(21)和第三阻尼器(22),所述第二阻尼器(21)和第三阻尼器(22)包括第二阻尼外壳和内置于所述第二阻尼外壳的阻尼粒子,所述第二阻尼器(21)设置为梯形件,所述梯形件的两个腰部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一阻尼器(1)和轨枕(4),所述第三阻尼器(22)一端抵接于所述梯形件,另一端通过一连接件(23)连接所述轨枕(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粒子阻尼的轨道线路减振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阻尼器(22)与所述轨枕(4)之间设有柔性垫(24),所述柔性垫(24)的中部开孔,所述连接件(23)贯穿所述开孔与所述轨枕(4)配合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粒子阻尼的轨道线路减振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垫(24)为边长10-30mm的长方体,其硬度为50HBR-60HBR,所述开孔的直径为15-20m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粒子阻尼的轨道线路减振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外壳(11)和所述第二阻尼外壳的壁厚为0.01-30mm,其材质选自自镁合金、铝合金、钛合金、铁合金、铜合金、镍合金、铅合金、锰合金、钴合金或钨合金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而成的二元或多元合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粒子阻尼的轨道线路减振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粒子(12)为金属、非金属或高分子复合材料,所述阻尼粒子(12)为直径为0.001-30mm的球体、长短轴长度介于0.001-30mm的椭球体、边长为0.001-30mm的规则或不规则多面体中的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粒子阻尼的轨道线路减振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粒子(12)的填充率为10%-100%,其表面配置为:表面摩擦因子为0.01-0.99,表面恢复系数为0.01-1,所述粒子的密度为0.1-30g/cm3。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粒子阻尼的轨道线路减振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外壳(11)的壁厚为5-7mm的金属材料,其内填充有直径为1-7mm的金属阻尼粒子;
所述第二阻尼外壳的壁厚为1-5mm的金属材料,其内填充有直径为3-5mm的非金属阻尼粒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振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振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3870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铝塑包装机用辅助降温提速装置
- 下一篇:一种试纸装桶机构及其分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