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机动车发动机的高强度连接杆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832282.6 | 申请日: | 2019-10-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997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 发明(设计)人: | 王剑锋;王剑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腾驰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C7/02 | 分类号: | F16C7/02;F16C7/00;F16N1/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北辰联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50 | 代理人: | 王俊 |
| 地址: | 213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机动车 发动机 强度 连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机动车发动机的高强度连接杆,涉及发动机连接杆技术领域。包括杆身,所述杆身的上端通过第一加强倒角固定连接有小端盖,所述小端盖的内部开设有小端孔,所述小端孔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衬套,所述杆身的下端通过第二加强倒角固定连接有大端盖,所述大端盖的内部开设有大端孔,所述大端孔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连杆轴瓦,所述杆身的侧部开设有减重槽。通过设置杆身、第一加强倒角和第二加强倒角,利用第一加强倒角和第二加强倒角使杆身与小端盖和大端盖固定连接,在小端盖受力时,力量均匀的从各个第一加强倒角传给杆身,由于杆身整体是圆形的,可以防止杆身折弯,加强了整个连接杆工作的受力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连接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机动车发动机的高强度连接杆。
背景技术
连接杆是连接活塞和曲轴,并将活塞所受作用力传给曲轴,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它是汽车发动机主要的传动构件之一,它是把作用于活塞顶部的膨胀气体压力传给曲轴,使活塞的往复直线运动变为曲轴的回转运动,以输出功率。
机动车中的连接杆一般用于将动能传递,传统的连接杆仅为单纯的直杆,且直接为矩形的,直杆与大孔和小孔直接连接,因为直杆是矩形的与大孔和小孔的接触面积较小,因此小孔处无法承受较大的推力,而且矩形的直杆受力不均受较大推力还可能会导致折弯的情况发生,无法满足高强度的工作要求,而且传统的连接杆自重较高,在工作中消耗的能量较大,生产时使用的材料也比较多,导致生产成本也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机动车发动机的高强度连接杆,具备提高杆身结构强度和减小生产成本等优点,解决了无法满足高强度的工作要求和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提高杆身结构强度和减小生产成本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机动车发动机的高强度连接杆,包括杆身,所述杆身的上端通过第一加强倒角固定连接有小端盖,所述小端盖的内部开设有小端孔,所述小端孔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衬套,所述杆身的下端通过第二加强倒角固定连接有大端盖,所述大端盖的内部开设有大端孔,所述大端孔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连杆轴瓦,所述杆身的侧部开设有减重槽,所述大端孔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储油槽,所述小端孔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储油槽,所述大端孔的下端螺纹连接有连杆螺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杆身设为圆柱形,所述杆身侧部的减重槽设为三角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加强倒角和第二加强倒角的侧边均设为圆弧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储油槽对称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储油槽开设有四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杆身侧部的减重槽均匀阵列开设有九个,所述杆身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加固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大端盖和小端盖下端的第一加强倒角和第二加强倒角呈圆形阵列分布。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机动车发动机的高强度连接杆,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用于机动车发动机的高强度连接杆,通过设置杆身、第一加强倒角和第二加强倒角,利用第一加强倒角和第二加强倒角使杆身与小端盖和大端盖固定连接,在小端盖受力时,力量均匀的从各个第一加强倒角传给杆身,由于杆身整体是圆形的,可以防止杆身折弯,加强了整个连接杆工作的受力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腾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腾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322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生物有机肥自动取样装置
- 下一篇:多功能的用于数据线加工的绞合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