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港口起重机行走轨道咬轨程度检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821138.2 | 申请日: | 2019-10-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042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 发明(设计)人: | 朱林;黄嘉铭;王鹏;查子豪;肖振远;牛嘉炜;焦志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6C13/16 | 分类号: | B66C13/16;B66C15/06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张弛 |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港口 起重机 行走 轨道 程度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港口起重机行走轨道咬轨程度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包括车体,设置于车体上以带动车体移动的行走机构,自车体顶部向上延伸设置的机械臂,设置于机械臂顶部的图像采集模块,机械臂及图像采集模块与一控制与信息传输模块连接,在车体移动的过程中,控制机械臂及图像采集模块转动到起重机轨道固定侧面,以检测起重机轨道固定侧的咬轨图像,并通过控制与信息传输模块将咬轨图像传输至外部计算机设备以检测起重机行走轨道咬轨程度,该检测装置突破了传统检测装置对于港口起重机轨道咬轨检测精度低且步骤繁琐的局限性,检测过程只需一次连贯性操作即可精确完成起重机行走轨道中咬轨程度的测量,检测过程自动化程度高,且检测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机轨道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港口起重机行走轨道咬轨程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起重机行走轨道检测方法每次只能测量一个区域的咬轨程度,遇到多处咬轨损伤时,必须分批次逐个区域测量,这不仅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而且效率低下,多次测量会增大区域的检测误差,且更容易操作失误,增加了测试难度。
因此,亟需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全自动的港口起重机行走轨道咬轨程度检测装置,在多种路况环境下对起重机轨道咬轨程度进行实时监控并进行分析,检测结果准确且检测效率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港口起重机行走轨道咬轨程度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车体,设置于车体上以带动车体移动的行走机构,自车体顶部向上延伸设置的机械臂,设置于机械臂顶部的图像采集模块,所述机械臂及所述图像采集模块与一控制与信息传输模块连接;所述车体前部还设置有红外检测模块,所述红外检测模块与所述控制与信息传输模块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机械臂通过推力轴承设置于车体的顶部,以控制机械臂能够进行360度旋转和多方位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机械臂与所述车体连接处设置有用于控制机械臂旋转的第一舵机,所述第一舵机与所述控制与信息传输模块连接,通过控制与信息传输模块接收并传输外部计算机设备输入的机械臂的旋转指令至所述第一舵机,以控制机械臂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图像采集模块与机械臂连接处设置有用于控制图像采集模块转动的第二舵机,所述第二舵机与所述控制与所述信息传输模块连接,通过控制与信息传输模块接收并传输外部计算机设备输入的图像采集模块的旋转指令至所述第二舵机,以控制图像采集模块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机械臂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机械臂伸缩的多个舵机,所述多个舵机与所述控制与所述信息传输模块连接,通过控制与信息传输模块接收并传输外部计算机设备输入的伸缩指令以控制多个舵机形成一定角度来控制机械臂伸缩,以使得机械臂带动图像采集装置到起重机轨道固定侧面进行图像采集。
进一步的,所述车体内还包括警报模块,当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开启采集图像时,所述控制与信息传输模块将开始采集图像的信息传输至警报模块,所述警报模块产生警报信息以警示所述检测装置开始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设置于车体内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行走机构连接,以驱动行走机构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位于车体两侧的行走轮及套设于行走轮上的履带。
进一步的,所述行走轮的表面包括齿型结构,所述行走轮通过齿型结构与所述履带啮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211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元器件管脚引线修整平台
- 下一篇:一种钢筋均衡放线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