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滑移门结构及包括该滑移门结构的汽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785394.0 | 申请日: | 2019-10-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413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 发明(设计)人: | 刘长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恩永(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J5/06 | 分类号: | B60J5/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韩国强 |
| 地址: | 100020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滑移 结构 包括 汽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滑移门结构及包括该滑移门结构的汽车,涉及汽车车门技术领域。该滑移门结构包括内板、外板、锁体加强板、上铰链加强板、中铰链加强板、下铰链加强板、上防撞梁、外板上支撑梁、外板下支撑板和限位器加强板;上述的各个部件的材质均为铝合金,且都是通过冲压工艺成型的。如此设置,采用铝合金材质,其具有良好的塑性和加工性能可以根据需求制成不同断面结构的零件;且铝的抗腐蚀能力能强,可提高车门寿命;同时还可以再次回收利用,节约资源;最主要的是铝的密度小,铝制车门结构其质量更轻,大大提高了汽车的燃油经济性,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汽车车门质量较重致使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较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滑移门结构及包括该滑移门结构的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国家的生产、消费水平也日益提高,汽车需求量与日俱增,导致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因此国家大力推行汽车轻量化,以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从而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
为提高燃油经济,车身材质的选择尤为重要,然而目前大部分乘用车车门主要由钢板冲压后通过焊接构成,采用钢板制成,钢材的密度决定了车门质量偏重,导致车辆燃油经济性不高,且涂装不好的话容易生锈,导致寿命较短;连接方式多为焊接,工人工作强度大,而且焊接时产生的烟雾、犄尘导致现场工人的工作坏境十分恶劣。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车门质量较重致使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较低的技术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移门结构及包括该滑移门结构的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车门质量较重致使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较低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滑移门结构包括:用于构成滑移门骨架的内板,所述内板上设有安装玻璃的窗口;设置在所述窗口旁侧的上部位置的上铰链加强板;设置在所述窗口侧部且与所述上铰链加强板呈对角的中铰链加强板,所述中铰链加强板下方设有外板上支撑梁,所述外板上支撑梁横向设置在所述内板的内侧,所述外板上支撑梁的一端的下方设有锁体加强板,所述锁体加强板的下方设有上防撞梁,所述上防撞梁横向设置在所述内板的内侧,所述上防撞梁的一端的下方设有限位器加强板,所述限位器加强板的下方设有下铰链加强板和外板下支撑板;
设置在所述内板外侧的外板;
所述锁体加强板与所述中铰链加强板均位于所述内板内侧的第一侧;所述上铰链加强板、所述限位器加强板和所述下铰链加强板均位于所述内板内侧的第二侧;
所述内板、所述外板、所述锁体加强板、所述上铰链加强板、所述中铰链加强板、所述下铰链加强板、所述上防撞梁、所述外板上支撑梁、所述外板下支撑板和所述限位器加强板均为冲压成型的铝板材。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的,所述内板内侧还设有横向设置在所述内板上的下防撞梁,所述下防撞梁设置在所述上防撞梁与所述下铰链加强板之间,所述下防撞梁的第一端与所述内板通过铆接和胶接的方式固定,其第二端设有连接件,所述下防撞梁与所述连接件均为冲压成型的钢板材,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下防撞梁的第二端焊接固定,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内板通过铆接和胶接的方式固定,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共同构成折弯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上铰链加强板、所述锁体加强板、所述中铰链加强板、所述下铰链加强板、所述上防撞梁、所述外板上支撑梁、所述外板下支撑板和所述限位器加强板与所述内板的搭接处连接方式均为铆接和胶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与所述下防撞梁的焊接方式为二保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恩永(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恩永(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853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