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纯电动汽车多系统耦合热管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77590.3 | 申请日: | 2019-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436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发明(设计)人: | 巫少龙;江日和;魏小华;张新星;罗方赞;徐文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衢州市硕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17;H01M10/625;H01M10/647;H01M10/6554;H01M10/6556;H01M10/6568;H01M10/6569;H01M10/6551;H01M10/6561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陈月婷 |
地址: | 324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汽车 系统 耦合 管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纯电动汽车多系统耦合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组合箱体、电池单体、正向冷凝板和反向冷凝板,所述电池组合箱体呈中空腔体结构设置,所述电池单体设于电池组合箱体内,所述电池组合箱体一侧设有电池箱端盖,所述电池箱端盖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对称设于进风口两侧,所述正向冷凝板设于电池组合箱体内上壁,所述反向冷凝板设于电池组合箱体内底壁,所述电池单体设于正向冷凝板和反向冷凝板之间。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领域,具体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集冷却液冷却、气流冷却和相变材料散热多系统散热体系于一体,散热性能优良的纯电动汽车多系统耦合热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领域,具体为纯电动汽车多系统耦合热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通常纯电动汽车的车载电池组是由电池单体以串并联形式组成,用于提供合适的电压和足够的电量。在汽车运行过程中,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及电池本身的内阻作用会造成车载电池单体的温度不断上升以及车载电池单体上各部位的温度不一致;同时由于各车载电池单体之间存在制造误差造成的电池内阻和内部化学成分的差异,各车载电池单体在电池组中的散热环境又不完全相同,因此电池组内各车载电池单体的温度也不一致,最终导致电池组的发热以及电池组内部温度的不一致。这不仅会造成电池组的容量和寿命下降,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安全问题。同时当电池组的温度过低时,电池组不仅充、放电容量大幅度下降,还会损害电池组的寿命。因此对汽车动力电池组进行温度控制以提高电池组的高温散热和低温保温能力并保持电池组内部温度的一致性是电池组热管理系统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目前汽车动力电池组通常采用的散热方式主要有风冷和液冷两种。风冷散热即向电池组内通风,通过空气与电池组的温差换热带走热量,而液冷散热则通过液体直接或间接与电池接触,利用冷却液的流动带走热量。但这些散热方式主要关注如何将热量从电池组中导出,而在维持电池组内部温度的一致性方面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难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集冷却液冷却、气流冷却和相变材料散热于一体,散热性能优良的纯电动汽车多系统耦合热管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纯电动汽车多系统耦合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组合箱体、电池单体、正向冷凝板和反向冷凝板,所述电池组合箱体呈中空腔体结构设置,所述电池单体设于电池组合箱体内,所述电池组合箱体一侧设有电池箱端盖,所述电池箱端盖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对称设于进风口两侧,所述正向冷凝板设于电池组合箱体内上壁,所述反向冷凝板设于电池组合箱体内底壁,所述电池单体设于正向冷凝板和反向冷凝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组合箱体内设有气流通道,所述进风口与出风口均对应气流通道设置,所述进风口对应气流通道为进风气流通道,所述出风口对应气流通道为出风气流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单体之间均不直接接触,所述相邻两电池单体之间设有气流循环通道,便于电池单体直接散热。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单体上设有多个凸起散热片,所述凸起散热片用于加大电池单体的表面散热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正向冷凝板上设有蛇形正向冷凝管道,所述正向冷凝管道两端分别为正向冷凝液入口和正向冷凝液出口,所述正向冷凝液入口和正向冷凝液出口设于电池组合箱体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反向冷凝板上设有蛇形反向冷凝管道,所述反向冷凝管道两端分别为反向冷凝液入口和反向冷凝液出口,所述反向冷凝液入口和反向冷凝液出口设于电池组合箱体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正向冷凝管道和反向冷凝管道呈垂直结构设置,保证各向放置的电池单体散热均匀。
作为优选地,所述电池单体与正向冷凝板和反向冷凝板均不直接接触,电池单体与正向冷凝板和反向冷凝板之间填充有相变材料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衢州市硕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衢州市硕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775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晶圆片装片设备
- 下一篇:LTE230电力专网宽带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