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活塞式阀芯结构的车用CNG电控减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68119.8 | 申请日: | 2019-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648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晏游;杜建勋;戴俊楠;陈松;吴向畅;陈春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凯瑞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1/02 | 分类号: | F02M21/02;F16K1/14;F16K17/22;F16K31/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天成卓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0 | 代理人: | 谭小容;李梅 |
地址: | 40112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塞 式阀芯 结构 cng 减压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活塞式阀芯结构的车用CNG电控减压器,包括用于将高压燃气减压的减压器本体,减压器本体内具有“L”形燃气通道,在减压器本体上设置有进气口、出气口,在减压器本体靠近出气口的位置处设置有比例电磁阀,比例电磁阀包括阀本体,阀本体的进气端设置有阀底座和位于阀底座上方的阀上座,在阀底座和阀上座中心设置有同轴圆柱孔,在阀上座上围绕圆柱孔设置有若干间隔且呈周向均匀分布的阀口调节孔,各阀口调节孔呈倒锥形分布,在阀上座的圆柱孔内设置有与圆柱孔相切的钢球。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电磁阀线圈的电流大小就能够对阀口开度进行精确控制,避免了减压器输出压力产生较大的波动,使发动机各工况控制更精确,利于发动机排放控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气汽车供气系统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活塞式阀芯结构的车用CNG电控减压器。
背景技术
减压器是天然气汽车发动机燃气系统的主要组成部件,用于将高压气体降为低压气体、并调节输出燃气的压力和流量。
目前我国天然气汽车发动机燃气系统的减压器主要采用纯机械式膜片减压器,减压器的瞬态响应与其内部运动部件(膜片的灵敏度、弹簧控制精度) 有关,在车辆加速或急加速时,减压器要迅速适应发动机变化,瞬间输出较大流量,此时传统减压器的输出压力值瞬间下降会较大,输出压力精度较差,影响发动机控制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活塞式阀芯结构的车用CNG 电控减压器,能够精确控制减压器的输出压力,使减压器的输出压力不因工况的变化产生较大的波动。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活塞式阀芯结构的车用CNG 电控减压器,包括用于将高压燃气减压的减压器本体,所述减压器本体内具有先水平延伸再竖向延伸的“L”形燃气通道,在所述减压器本体上设置有分别与燃气通道下端连通的进气口、与燃气通道上端连通的出气口,在所述减压器本体靠近燃气通道出气口的位置处设置有比例电磁阀,使燃气通道内的燃气流经比例电磁阀后从出气口排出,所述比例电磁阀包括阀本体,所述阀本体的进气端设置有阀底座和位于阀底座上方的阀上座,在所述阀底座和阀上座中心设置有同轴且竖向延伸的圆柱孔,所述阀底座圆柱孔的直径小于阀上座圆柱孔的直径,在所述阀上座上围绕圆柱孔设置有若干间隔且呈周向均匀分布的阀口调节孔,各阀口调节孔呈倒锥形分布,且各阀口调节孔从上端到下端始终与阀上座的圆柱孔部分重合,在所述阀上座的圆柱孔内设置有与圆柱孔相切的钢球,在所述阀本体内腔设置有能上下滑动的导向杆以及驱使导向杆向下抵紧钢球的复位弹簧,在所述阀本体上部设置有电磁阀线圈,所述电磁阀线圈能够通过改变导向杆的位置,从而控制钢球的行程,实现比例电磁阀进气端阀口开度的调节。
作为优选,所述减压器本体内具有减压组件,所述减压组件包括能上下滑动的阀杆和位于阀杆下方的阀芯座,在所述阀芯座上方设置有阀片,所述阀杆为筒状结构,其中心形成燃气通道竖直段下段,所述阀杆下端与阀片之间具有供燃气进入的间隙,在所述减压组件上方设置有阀座,所述阀座为筒状结构,其中心形成燃气通道竖直段上段,在所述阀座的下端面设置有十字开槽,在所述减压器本体的燃气通道内还设置有用于驱使阀杆上端面与阀座下端面抵接的主弹簧,高压燃气从阀杆中心进入阀座下端的十字开槽和阀座中心后,驱使阀杆克服主弹簧的弹力向下滑动,从而减小阀杆与阀片之间的缝隙,实现减压;所述比例电磁阀安装在阀座上部,所述比例电磁阀的进气口与阀座中心连通。采用以上结构,减压组件结构巧妙,高压气体通过阀杆与阀片之间的间隙实现减压。
作为优选,在所述阀芯座上设置有绕流板,在所述绕流板上设置有呈周向均匀分布且竖向延伸的条形孔,所述阀片和阀杆的下端均位于绕流板内,使所述燃气通道水平段的燃气从阀芯座的条形孔进入燃气通道竖直段内。采用以上结构,绕流板使空气形成绕流,高压气体从阀芯座的各条形孔均匀进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凯瑞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凯瑞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681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层液晶调光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连续式退火炉的快速预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