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保险杠深筋位二次顶出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58943.5 | 申请日: | 2019-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899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黄伟军;黄光辉;陈伟芬;陈瑞;郑想;金星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祥安模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40 | 分类号: | B29C45/40;B29C45/26;B29L31/30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陈龙 |
地址: | 31802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保险杠 深筋位 二次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保险杠深筋位二次顶出机构。本实用新型,包括上模板、下模板和底板,当合模时,上模板和下模板相互靠近形成型腔,所述的底板顶部设有拉钩顶针板,所述的拉钩顶针板顶部设有若干沿拉钩顶针板中心线对称的拉钩顶针组件。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拉钩顶针板、顶针夹板和顶针板,并设计拉钩结构,使得开模顶出时,拉钩顶针板、顶针夹板和顶针板先同步运动,顶出一段距离后,拉钩与注塑件脱离,顶针夹板和顶针板继续运动,通过顶针将注塑件彻底顶出,完成脱模,通过两次顶出,可实现自动取件,避免具有深筋条的注塑件在顶出过程中无法完全被顶出,提高了顶出效率,减少顶出故障率,结构简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保险杠深筋位二次顶出机构。
背景技术
采用注塑模具生产塑料产品,如汽车塑料保险杠,保险杠中制有具有深筋条,在单次顶出过程中,由于筋位较深,顶出后产品挠在顶块上,无法实现自动取件,造成保险杠取出麻烦,顶出效率较低。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人们经过不断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二次顶出机构[申请号:20161048016.6],其包括:顶出板,其设于所述上顶出板之上;第一顶针,其下端固定于一沉头并设于所述上顶出板之内,其上端穿过公模板及公模仁伸入产品之中;第二顶针,其下端固定于另一沉头并设于所述顶出板之内,其上端穿过公模板及公模仁伸入产品之中;限位槽,其设于所述公模板的下端;回位机构,其上端固定于所述顶出板,其另一端活动穿设于所述上顶出板及下顶出板中;限位柱,其一端固定于所述上顶出板,其另一端活动穿设于所述顶出板中。利用本发明的二次顶出机构,使用顶出板的二次顶出方式,实现强制脱模,该二次顶出机构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便于模具的装配和拆卸。但是该方案仍然存在无法实现自动取件,造成取出麻烦,顶出效率较低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汽车保险杠深筋位二次顶出机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保险杠深筋位二次顶出机构,包括上模板、下模板和底板,当合模时,上模板和下模板相互靠近形成型腔,所述的底板顶部设有拉钩顶针板,所述的拉钩顶针板顶部设有若干沿拉钩顶针板中心线对称的拉钩顶针组件,所述的拉钩顶针组件与型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拉钩顶针板与下模板之间设有顶针夹板和顶针板,所述的顶针板顶部设有若干顶针。
在上述的汽车保险杠深筋位二次顶出机构中,所述的拉钩顶针组件包括设置于拉钩顶针板顶部的拉钩底轴,所述的拉钩底轴顶部设有拉钩,所述的拉钩沿拉钩顶针板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的顶针夹板内设有若干沿拉钩顶针板中心线对称的拉钩夹板通孔,所述的拉钩与拉钩夹板通孔的位置相对应。
在上述的汽车保险杠深筋位二次顶出机构中,所述的顶针板内设有若干沿顶针板中心线对称的拉钩顶板通孔,所述的拉钩顶板通孔与拉钩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拉钩顶部呈倾斜设置,所述的拉钩的横截面积小于拉钩底轴的横截面积。
在上述的汽车保险杠深筋位二次顶出机构中,所述的拉钩顶针板顶部还设有若干沿拉钩顶针板中心线对称的拉钩顶针板定位轴,所述的顶针夹板内设有若干沿顶针夹板中心线对称的顶针夹板定位孔,所述的拉钩顶针板定位轴与顶针夹板定位孔的位置相对应且形状相配适。
在上述的汽车保险杠深筋位二次顶出机构中,所述的顶针板内设有若干沿顶针板中心线对称的顶针板定位孔,所述的顶针板定位孔与拉钩顶针板定位轴的位置相对应且形状相配适,所述的顶针夹板顶部设有若干沿顶针夹板中心线对称的顶针板防偏轴,所述的顶针板内还设有若干沿顶针板中心线对称的防偏孔,所述的防偏孔与顶针板防偏轴的位置相对应。
在上述的汽车保险杠深筋位二次顶出机构中,所述的拉钩顶针板、顶针夹板和顶针板都呈工字型,所述的拉钩顶针板上设有两个沿拉钩顶针板中心线对称的侧部防偏块,所述的侧部防偏块分别与顶针夹板和顶针板相抵接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祥安模塑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祥安模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589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