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总装车门装车辅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51961.0 | 申请日: | 2019-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102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孙杨;李露;李耀超;陈晓旭;赵兴宇;金红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67/04 | 分类号: | B65G67/04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崔斌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总装 车门 装车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总装车门装车辅具。该辅具包括上快速夹紧器、车门限位块、承载框架、下快速夹紧器、旋转轴锁紧螺母、旋转轴连接板、旋转体、旋转限位块、旋转轴、旋转轴基板、直线导轨组件、上高度限位块、下高度限位块、导轨连接座、高度调节基板、高度丝杠锁紧螺母、手轮、高度丝杠轴承座、滚珠螺母支座、立座、高度丝杠、滚珠螺母、底座和万向轮。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车门的快速夹紧安装和拆卸,可以实现车门在安装平面内高度和角度的调节,可以替代机械吊臂,方便车门安装,移动灵活,占用空间少,制造成本低,同时又能适应多种车型的车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总装车门装车辅具。
背景技术
在汽车生产过程中,车门会在分装线完成分装,然后运送至总装线与车身进行合装,车门安装时需不断调整车门高度及摆角,以使车门铰链与车门上的安装孔位对正,进行安装。乘用车车门总成因车型而异,一般在20~40kg左右,在总装线上为了减轻工人的工作强度,车门的调整通过使用随动式的机械吊臂来进行。而在普通维修车间和新车型试制车间里,由于随动式的机械吊臂成本较高,需要占用的空间较多,并不适用。在普通维修车间和新车型试制车间里,工位变化较频繁,车型种类较多,因此需要一种能够自由移动,同时又能适应多种车型,成本低的总装车门装车辅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总装车门装车辅具,该辅具可以实现车门的快速夹紧安装和拆卸,可以实现车门在安装平面内高度和角度的调节,可以替代机械吊臂,方便车门安装,移动灵活,占用空间少,制造成本低,同时又能适应多种车型的车门结构,解决了现有拆装车门总成存在的上述不足。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结合附图说明如下:
一种总装车门装车辅具,该辅具包括上快速夹紧器1、车门限位块2、承载框架3、下快速夹紧器4、旋转轴锁紧螺母5、旋转轴连接板6、旋转体7、旋转限位块8、旋转轴9、旋转轴基板10、直线导轨组件11、上高度限位块12、下高度限位块13、导轨连接座14、高度调节基板15、高度丝杠锁紧螺母16、手轮17、高度丝杠轴承座18、滚珠螺母支座19、立座20、高度丝杠21、滚珠螺母22、底座23和万向轮24;所述承载框架3上部的中间位置与上快速夹紧器1固定,上部的左、右两端与车门限位块2固定,下部的左、右两端与下快速夹紧器4固定;所述旋转体7设置在旋转轴连接板6的中间孔内;所述旋转限位块8的一侧卡在旋转体7的两端,另一侧与旋转轴9固定;所述旋转轴9的一端的轴通过旋转轴锁紧螺母5、旋转轴连接板6和旋转体7固定在承载框架3的中间位置,另一端的板与旋转轴基板10固定;所述直线导轨组件11的一侧固定在旋转轴基板10上,另一侧固定在导轨连接座14的一侧;所述导轨连接座14的另一侧固定在高度调节基板15上;所述滚珠螺母22安装在滚珠螺母支座19上;所述高度丝杠21的一端依次穿过高度丝杠轴承座18、滚珠螺母支座19、手轮17并通过高度丝杠锁紧螺母16锁紧,另一端穿过高度丝杠轴承座18;所述手轮17旋转带动高度丝杠21的旋转进而调节车门高度;所述高度丝杠轴承座18与高度调节基板15的一侧固定;所述高度调节基板15的另一侧与立座20上端的连接板固定;所述滚珠螺母支座19固定在旋转轴基板10上;所述高度调节基板15的上止点和下止点分别装有上高度限位块12和下高度限位块13;所述旋转轴基板10沿着直线导轨组件11在上高度限位块12和下高度限位块13限定的区域内滑动;所述立座20的下端通过底座23与四个万向轮24连接。
所述承载框架3上均匀分布有减重孔。
所述上快速夹紧器1和下快速夹紧器4的压头处设置有硅胶垫,并且其支座上设置有用于调整上快速夹紧器1和下快速夹紧器4伸出长度的孔位。
所述车门限位块2的端部设置有硅胶垫,并且其上端设置有调节伸长量的长圆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可以替代机械吊臂,方便车门安装,移动灵活,占用空间少,制造成本低,同时又能适应多种车型的车门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519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