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摩托车缓冲离合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744746.8 | 申请日: | 2019-10-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993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 发明(设计)人: | 王昱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胜群汽机车配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D13/72 | 分类号: | F16D13/72;F16D13/74;F16D69/00;F16B39/24;F16F7/00 |
| 代理公司: | 苏州言思嘉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85 | 代理人: | 邵永永 |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摩托车 缓冲 离合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摩托车缓冲离合器,包括防松机构、中心套主体、摩擦片和进入槽,所述中心套主体的外部均匀套设有钢片和摩擦片,且钢片和摩擦片相互交替间隔设置,所述摩擦片侧壁的内部均设置有碳钢加强层,且碳钢加强层的两侧均设置有抗压层,所述安装柱的一端均设置有防松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有中心套主体、钢片以及摩擦片,摩擦片的两侧均开设有进入槽,进入槽的一端开设有扩散槽,且进入槽与扩散槽相通,扩散槽的一端开设有四个细槽,且扩散槽与四个细槽相通,使得冷却油经过进油孔进入到进入槽内部,并通过进入槽进入到扩散槽的内部,扩散槽增加了与摩擦片接触的表面积,可提升对摩擦片的冷却效果,增强摩擦片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合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摩托车缓冲离合器。
背景技术
摩托车由于其轻便灵活、行驶迅速而广泛的被人们所驾驶,摩托车离合器是保证摩托车正常行驶的一个重要结构,摩托车离合器设置于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用于传递或切断动力,但是现有的摩托车离合器大多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具体存在如下问题;
1、在离合器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严重时会导致摩托车烧蚀,打滑等功能早期失效,影响驾驶安全;
2、离合器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受到传动系统中的冲击和振动,缓冲减震效果较差;
3、此类离合器的摩擦片大多结构强度与抗压性能较差,使用寿命较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缓冲离合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使用的过程中热量较大、缓冲减震性能较弱以及摩擦片自身使用寿命较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摩托车缓冲离合器,包括防松机构、中心套主体、摩擦片和进入槽,所述中心套主体的外部均匀套设有钢片和摩擦片,且钢片和摩擦片相互交替间隔设置,所述摩擦片侧壁的内部均设置有碳钢加强层,且碳钢加强层的两侧均设置有抗压层,所述抗压层的内部等间距分布有缓冲球,所述摩擦片的外侧均匀涂覆有聚四氟乙烯耐腐蚀层,所述中心套主体的顶部设置有盖板,且盖板与中心套主体之间均匀通过安装柱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柱的一端均设置有防松机构。
优选的,所述防松机构的一端均设置有螺母,所述螺母与盖板的连接处均设置有间隔板,且间隔板靠近螺母的一端均设置有鼓包。
优选的,所述鼓包与螺母之间均设置有弹力条,且弹力条均呈拱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中心套主体内部的底端套设有内花键套,且内花键套的外圆面上均匀设置有防脱凸起。
优选的,所述中心套主体均匀设置有油孔,且油孔以中心套主体的轴心为中心呈螺旋状分布。
优选的,所述摩擦片的两侧均设置有进入槽,且进入槽的一端均设置有扩散槽,所述进入槽与扩散槽相连通,且扩散槽的一端均设置有4个细槽,所述扩散槽与4个细槽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摩擦片沿边缘处均匀设置有突出齿片,且突出齿片上设有橡胶保护套。
优选的,所述缓冲球内部的两端均设置有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关于缓冲球上下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碳钢加强层的内部均匀设置有加强筋,且加强筋的纵截面均呈“H”字型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摩托车缓冲离合器通过安装有中心套主体、钢片以及摩擦片,摩擦片的两侧均开设有进入槽,进入槽的一端开设有扩散槽,且进入槽与扩散槽相通,扩散槽的一端开设有四个细槽,且扩散槽与四个细槽相通,使得冷却油经过进油孔进入到进入槽内部,并通过进入槽进入到扩散槽的内部,扩散槽增加了与摩擦片接触的表面积,且加大了冷却油的量,起到润滑的作用,可提升对摩擦片的冷却效果,增强摩擦片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胜群汽机车配件有限公司,未经昆山胜群汽机车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447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