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的碳罐电磁阀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72042.4 | 申请日: | 2019-10-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598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周婷婷;陈旗奇;孙道培;汪名月;赵福成;王瑞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鸡吉利发动机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37/00 | 分类号: | F16K37/00;F02M25/08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107 | 代理人: | 周小姣 |
地址: | 721000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电磁阀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的碳罐电磁阀装置,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碳罐电磁阀装置不能实现故障实时警报功能。本装置包括设置在活性炭罐与进气歧管之间通过管道一与管道二连接的电磁阀,还包括与电磁阀并联的报警器,报警器内具有密封腔和声腔,密封腔内设有止推膜片且将密封腔分隔为单向腔与过渡腔,过渡腔通过支管一与管道二连接,单向腔通过支管二与管道一连接,通过压差控制原理,使气体流入并缓存在单向腔内,或者使气体在声腔内高速流动发出尖锐的的哨声达到实时警报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的碳罐电磁阀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汽车已经逐步成为大众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伴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多,汽车电磁阀技术的发展也日趋成熟,现有技术中,汽车的碳罐电磁阀装置包括通过管道连接的活性炭罐、电磁阀与进气歧管,电磁阀一般都通过ECU控制启闭,电磁阀主要用来控制气体的单向流动,即当活性炭罐一侧的气压大于进气歧管一侧的气压时,控制电磁阀打开,气体从活性炭罐流向进气歧管,当活性炭罐一侧的气压小于于进气歧管一侧的气压时,控制电磁阀关闭,避免气体返流。
但是电磁阀在使用一段时间容易出现故障从而处于常开状态,当活性炭罐一侧的气压大于进气歧管一侧的气压时,气体是从活性炭罐流向进气歧管,能够保证正常运行,但是当活性炭罐一侧的气压小于进气歧管一侧的气压时,由于电磁阀是常开的,气体会从进气歧管回流到活性炭罐,将会引起油箱鼓包,或者容易造成发动机怠速抖动,不易着车现象,因此,需要在碳罐电磁阀装置中设置一个报警装置对电磁阀故障进行报警。
现有的碳罐电磁阀装置中是通过设置压力传感器监测压力变化来识别故障,但是压力传感器是一个碳罐蒸汽系统的电控元件,而且其本身是一个耗损件,当电路出现问题或者压力传感器出现损坏时,从而就不能对电磁阀的故障进行报警,导致报警功能的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汽车的碳罐电磁阀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改善电磁阀装置不能始终实现故障实时警报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的碳罐电磁阀装置,汽车包括活性炭罐和进气歧管,本电磁阀装置包括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活性炭罐通过管道一连接,所述电磁阀与进气歧管通过管道二连接,其特征在于,本电磁阀装置还包括具有声腔的报警器,所述声腔呈细长状,所述报警器通过支管一与管道二连接,所述支管一的管口处设有阻挡件,且所述阻挡件与支管一的内壁之间形成与声腔连通的缝隙。
本电磁阀的报警器通过细长声腔配合支管一处的阻挡件设计,当电磁阀出现故障导致电磁阀处于常开状态时,如果活性炭罐一侧的气压小于进气歧管一侧的气压时,气体会从进气歧管往活性炭罐方向反流,一部分气体会进入支管一内与支管一管口处的阻挡件碰撞产生扰动,通过缝隙进入的高压气流通过细长状的声腔,会发出尖锐的哨声实现报警,避免气体持续不断从进气歧管进入活性炭罐内引起油箱鼓包,或者容易造成发动机怠速抖动,不易着车现象。而由于本装置的报警是通过气体流动碰撞以及气压变化来实现发生报警的,不会像压力传感器那样出现报警功能失效的情况,从而能够始终实现对电磁阀故障的实时报警。
在上述的汽车的碳罐电磁阀装置中,所述报警器还具有密封腔,所述密封腔内滑动设置有止推膜片,所述止推膜片将密封腔分隔为单向腔与过渡腔,所述过渡腔与声腔相连通,所述缝隙与所述过渡腔连通,所述单向腔通过支管二与管道一连通。
本报警器内具有单向腔,单向腔与支管一连接,支管一连接在管道一上,当活性炭罐一侧压力大于进气歧管一侧压力且电磁阀故障导致常开现象时,活性炭罐产生的一部分气体通过电磁阀流入进气歧管,另一部分气体通过支管二流入并缓存在单向腔内,将气体进行分流,减小流入进气歧管部分的气体浓度,实现气体压力缓冲,密封腔内的止推膜片受气压影响向上位移顶住支管一的管口,实现单向密封,进入单向腔内的气体不会通过支管一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鸡吉利发动机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宝鸡吉利发动机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720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硫酸制酸的干吸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新型密封紧固船用配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