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流传感器及电子烟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653910.4 | 申请日: | 2019-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650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 发明(设计)人: | 杨景;张来红;徐中立;李永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4F40/51 | 分类号: | A24F40/51;A24F40/46;A24F40/40;A24F40/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104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气流 传感器 电子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流传感器及电子烟,该气流传感器包括感应电路模块、第一密封件及第二密封件,感应电路模块包括电路板及感测器件,电路板包括位置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第一密封件盖设在第一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第二密封件盖设在第二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第一密封件与电路板界定形成有第一容纳腔,感测器件收容于该第一容纳腔内,第一密封件包括有第一防水透气部。在电路板上设置有与感测器件电连接的连接焊盘,气流传感器通过连接焊盘连接其它电路器件,该连接焊盘未被第一密封件或第二密封件覆盖。本实用新型能够较好地阻止水及烟油等液体流入气流传感器内,便于制造,密封性更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涉及一种气流传感器及包括该气流传感器的电子烟。
背景技术
电子烟通常包括电池组件和雾化组件,电池组件内设置有用于控制电子烟工作的气流传感器,可通过气流传感器启动雾化器内的发热丝,加热雾化烟油,将烟油雾化成气溶胶后让用户吸食。现有的电子烟中,气流传感器的触动气道通常与雾化组件的进气通道共用,吸烟时在雾化组件吸嘴处吸气,从而触发气流传感器打开,以使雾化组件工作,雾化组件内的发热丝工作产生高温使烟油雾化产生气溶胶,而气溶胶温度高于雾化组件仓体的温度,会形成冷凝烟液。冷凝烟液和电子烟中泄露的烟液通常会经进气通道,进而流入气流传感器内,进而造成气流传感器失灵,减少了电子烟使用寿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在气流传感器与雾化组件之间设置密封机构,以降低冷凝烟液和泄露烟液流入所述气流传感器内的概率。然而,其密封效果仍然较差,水及烟油等液体仍然可以从电子烟的进气口流入所述气流传感器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较好地阻止水及烟油等液体流入气流传感器内的气流传感器及电子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流传感器,包括:感应电路模块、第一密封件及第二密封件,所述感应电路模块包括电路板及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感测器件,所述电路板包括位置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密封件盖设在所述第一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所述第二密封件盖设在所述第二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电路板界定形成有第一容纳腔,所述感测器件收容于该第一容纳腔内,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有第一防水透气部,所述第一防水透气部用于使所述第一容纳腔内与气流传感器外部形成气流连通并阻止气流传感器外部的液体进入该第一容纳腔内;在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感测器件电连接的连接焊盘,所述气流传感器通过所述连接焊盘连接其它电路器件,该连接焊盘未被所述第一密封件或第二密封件覆盖。
优选地,在所述电路板上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通气孔,所述第二密封件覆盖所述通气孔,并且所述第二密封件包括第二防水透气部,该第二防水透气部用于使所述通气孔与气流传感器外部形成气流连通并阻止气流传感器外部的液体进入该通气孔。
优选地,所述连接焊盘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上。
优选地,所述电路板内部设置有连接线路,所述感测器件通过所述连接线路与所述连接焊盘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第一罩体及第一防水透气膜,所述第一罩体盖设在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一罩体与所述电路板界定形成有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罩体设置有出气孔;所述第一防水透气膜与所述第一罩体相连并覆盖所述出气孔,所述第一防水透气膜覆盖所述出气孔的部分形成所述第一防水透气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表面设置有第一密封焊盘,所述第一罩体焊接在所述第一密封焊盘上。
优选地,所述感测器件包括均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的信号处理芯片、导电环及感测电容,所述感测电容包括导电膜及极板,所述导电环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电路板上并与所述信号处理芯片电连接,所述导电膜盖设在所述导电环的另一端的端面上,所述导电环与所述导电膜形成气体阻隔盖,所述气体阻隔盖覆盖所述通气孔位于所述第一表面处的孔口,所述极板与所述导电膜间隔设置并与所述信号处理芯片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539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