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流速稳定的输血管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642343.2 | 申请日: | 2019-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633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 发明(设计)人: | 龙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M5/175;A61M5/4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鼎泰正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55 | 代理人: | 缪太清 |
| 地址: | 556000 贵州省黔***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加热 功能 流速 稳定 输血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血管,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流速稳定的输血管。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流速稳定的输血管。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流速稳定的输血管,包括穗形缓冲机构,毛细螺旋加热机构,硅胶防震垫,电池舱,浮珠稳液机构,第一固定带,固紧锁扣。本实用新型达到了首先在穗形缓冲机构内实现第一步的输血减速,防止血液的断续输入,同时毛细螺旋加热机构将血液加热,使血液处于流动状态不至凝固,再通过浮珠稳液机构稳定血液的流速,进行缩短加热装置,提高有效加热长度,可用于紧急救援,对输血过程中实现血液稳定流速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血管,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流速稳定的输血管。
背景技术
输液或输血时,通常是通过静脉滴注向人体内输入大剂量注射液或血液,注射液或血液通常包装在玻璃或者塑料制成的输液瓶或袋中,不含防腐剂和抑菌剂,使用时通过输液器调整滴速,注射液或血液稳定持续地由静脉输入人体,具有补充人体的水分、电解质,调节人体内渗透压等作用,同时也适用于不能进行口服营养的患者,因此输液或输血作为一种医疗手段,在临床疾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现有技术中国专利CN106512152A针对已有的输液或输血管路的加热的问题,公开了一种用于输液或输血管路的加热装置,其通过具有柔性的发热带卷绕在管路的外周的方式,克服了输液或输血管路的加热的问题,但由于加热装置过长,从而会导致不同长度下加热量不同,血液易糊的问题。
中国专利CN206366067U针对已有的血液细胞的破裂及影响液面的观察的问题,公开了一种输血管,其通过管内设有缓冲挡板,缓冲挡板的下端面与出液口的距离大于滴管的三分之二长度的方式,克服了血液细胞的破裂及影响液面的观察的问题,但由于缓冲无法有效的解决流速不稳定的问题,从而会导致由不稳定的输血速率导致针口处血管易破裂,造成二次伤害的问题。
中国专利CN204563116U针对已有的传统不带过滤功能的输血管输血造成的毛细血管阻塞的问题,公开了一种输血管,其通过边过滤边输血,而且在输液完成时能自动停止输液的方式,克服了传统不带过滤功能的输血管输血造成的毛细血管阻塞的问题,但由于在输血过程中存在高度差,导致两侧输液压力不同,从而会导致在接近输血针处反而速度升高,造成血管盘肿胀的问题。
综上,目前需要研发一种便携式的,缩短加热装置,提高有效加热长度,可用于紧急救援,对输血过程中实现血液稳定流速的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流速稳定的输血管,来克服现有技术中加热装置过长,从而会导致不同长度下加热量不同,血液易糊,由不稳定的输血速率导致针口处血管易破裂,造成二次伤害,接近输血针处反而速度升高,造成血管盘肿胀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加热装置过长,从而会导致不同长度下加热量不同,血液易糊,由不稳定的输血速率导致针口处血管易破裂,造成二次伤害,接近输血针处反而速度升高,造成血管盘肿胀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流速稳定的输血管。
本实用新型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流速稳定的输血管,包括穗形缓冲机构,毛细螺旋加热机构,硅胶防震垫,电池舱,浮珠稳液机构,第一固定带,固紧锁扣,第二固紧带和温度显控器;穗形缓冲机构后端通过橡胶管与毛细螺旋加热机构进行插接;毛细螺旋加热机构顶端等距设置有硅胶防震垫三组;毛细螺旋加热机构右端设置有电池舱;毛细螺旋加热机构后端右中部通过橡胶管与浮珠稳液机构进行插接;毛细螺旋加热机构左端中部设置有第一固定带;毛细螺旋加热机构底端前部设置有温度显控器;电池舱右端中部设置有第二固紧带;第一固定带左端设置有固紧锁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未经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423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