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流速稳定的输血管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642343.2 | 申请日: | 2019-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633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 发明(设计)人: | 龙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M5/175;A61M5/4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鼎泰正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55 | 代理人: | 缪太清 |
| 地址: | 556000 贵州省黔***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加热 功能 流速 稳定 输血 | ||
1.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流速稳定的输血管,包括硅胶防震垫(3),电池舱(4),第一固定带(6),固紧锁扣(7),第二固紧带(8)和温度显控器(9),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穗形缓冲机构(1),毛细螺旋加热机构(2)和浮珠稳液机构(5);穗形缓冲机构(1)后端通过橡胶管与毛细螺旋加热机构(2)进行插接;毛细螺旋加热机构(2)顶端等距设置有硅胶防震垫(3)三组;毛细螺旋加热机构(2)右端设置有电池舱(4);毛细螺旋加热机构(2)后端右中部通过橡胶管与浮珠稳液机构(5)进行插接;毛细螺旋加热机构(2)左端中部设置有第一固定带(6);毛细螺旋加热机构(2)底端前部设置有温度显控器(9);电池舱(4)右端中部设置有第二固紧带(8);第一固定带(6)左端设置有固紧锁扣(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流速稳定的输血管,其特征在于,穗形缓冲机构(1)包括缓冲舱(101),第一进液口(102),第一通气口(103),第一防尘盖(104),第一半穗缓冲板(105),第二半穗缓冲板(106)和第一出液口(107);缓冲舱(101)顶端中部设置有第一进液口(102);缓冲舱(101)顶端右部设置有第一通气口(103);缓冲舱(101)内左端设置有第一半穗缓冲板(105);缓冲舱(101)内右端设置有第二半穗缓冲板(106);缓冲舱(101)底端中部设置有第一出液口(107);第一通气口(103)外表面顶部与第一防尘盖(104)进行套接;第一出液口(107)底端通过橡胶管与毛细螺旋加热机构(2)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流速稳定的输血管,其特征在于,毛细螺旋加热机构(2)包括加热舱(201),红外温度传感器(202),第二进液口(203),第一毛细螺旋管(204),第一加热棒(205),正极电线(206),负极电线(207),第一保温舱(208),第二保温舱(209),第二毛细螺旋管(2010),第二加热棒(2011),第三保温舱(2012),第三毛细螺旋管(2013),第三加热棒(2014)和第二出液口(2015);加热舱(201)内左端顶部与红外温度传感器(202)进行插接;加热舱(201)底端左侧设置有第二进液口(203);第二进液口(203)顶端与第一毛细螺旋管(204)进行套接;第一毛细螺旋管(204)内中部设置有第一加热棒(205);第一毛细螺旋管(204)外表面设置有第一保温舱(208);第一加热棒(205)底端与正极电线(206)进行焊接;第一加热棒(205)顶端与负极电线(207)进行焊接;第一保温舱(208)右端设置有第二保温舱(209);第二保温舱(209)内中部设置有第二毛细螺旋管(2010);第二毛细螺旋管(2010)内中部设置有第二加热棒(2011),并且第二加热棒(2011)底端与正极电线(206)相连接,而且第二加热棒(2011)顶端与负极电线(207)相连接;第二保温舱(209)右端设置有第三保温舱(2012);第三保温舱(2012)内中部设置有第三毛细螺旋管(2013);第三毛细螺旋管(2013)内中部设置有第三加热棒(2014),并且第三加热棒(2014)底端与正极电线(206)相连接,而且第三加热棒(2014)顶端与负极电线(207)相连接;加热舱(201)前端与硅胶防震垫(3)相连接;加热舱(201)右端与电池舱(4)相连接;加热舱(201)左端与第一固定带(6)相连接;加热舱(201)后端顶部与温度显控器(9)相连接;第二进液口(203)底端与穗形缓冲机构(1)相连接;第二出液口(2015)顶端通过橡胶管与浮珠稳液机构(5)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流速稳定的输血管,其特征在于,浮珠稳液机构(5)包括稳液舱(501),第三进液口(502),第二通气口(503),第二防尘盖(504),球形浮珠(505)和第三出液口(506);稳液舱(501)顶端中部设置有第三进液口(502);稳液舱(501)顶端右部设置有第二通气口(503);稳液舱(501)内底部设置有球形浮珠(505);稳液舱(501)底端设置有第三出液口(506);第二通气口(503)外表面顶部与第二防尘盖(504)进行套接;第三进液口(502)顶端通过橡胶管与毛细螺旋加热机构(2)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未经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4234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