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去除轮辐毛刺的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38591.X | 申请日: | 2019-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782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楼昌荣;方胜良;楼昌林;吴劲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金成车轮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23/00 | 分类号: | B24B23/00;B24B41/06;B24B47/12;B24B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3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去除 轮辐 毛刺 夹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去除轮辐毛刺的夹具,涉及机械生产的技术领域。现有的轮辐在切割出来后侧面存在毛刺,影响烤漆效果,一般由工人用铁铲等工具将毛刺剔除,轮辐一般未受固定,剔除过程中轮辐稳定性较差,操作麻烦且费时费力。本方案中的夹具包括打磨部、握持部、连接部,打磨部包括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连接部与握持部与打磨部的配合能够使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相互靠近,使夹持的轮辐固定,在通过打磨部上的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安装块、第二安装块、第一磨具的配合,使轮辐在第一安装块与第二安装块之间转动,使第一磨具对轮辐的端面边缘进行打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生产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去除轮辐毛刺的夹具。
背景技术
轮辐,是保护车辆车轮的轮圈、辐条的装置,其特征是一对圆形罩板,罩板的直径大小和轮圈的直径大小相接近,罩板的中央有大于车轮转动轴的孔,在罩板接近边缘的部分有孔口,罩板的边缘有环形轮板,轮板的曲面能与轮圈的曲面紧密贴合。按照轮辐的结构,车轮分为辐板式和辐条式,目前主流的家用轿车均采用辐板式轮辐结构。
轮辐在投入市场之前,需要经过严格的表面处理,例如最常见的烤漆,而在表面处理之前需要将轮辐表面上的毛刺进行处理,传统的去毛刺方法为工人拿着铁铲等工具,将切割好的轮辐放于支架上进行磋磨。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工人用铁铲等工具去除毛刺时,轮辐未受固定,稳定性较差,且操作不便,较为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去除轮辐毛刺的夹具,工人能够在固定轮辐的情况下自动去除轮辐毛刺,操作简便,较为省力。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自动去除轮辐毛刺的夹具,包括打磨部、设于打磨部一端的握持部、连接于打磨部和握持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打磨部包括第一夹板,第一夹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安装块,第一夹板远离第一安装块的一侧设有用于驱动第一安装块周向转动的第一电机,第一夹板的一侧固定有第一磨具,第一磨具沿转动轴线方向设置;打磨部还包括第二夹板、第二安装块、第二电机,且分别与第一夹板、第一安装块、第一电机相对设置,且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之间留有供轮辐穿过的空隙;
握持部包括连接杆、转动连接于连接杆内的转动杆,转动杆与连接杆同轴线设置,转动杆远离打磨部的一端穿出连接杆至杆外,转动杆的另一端固定有蜗杆;
连接部包括安装壳,安装壳固定连接于连接杆一端,安装壳内开有连通孔,连通孔贯穿于安装壳一侧与连接杆内部连通,且蜗杆位于连通孔内;安装壳一侧还开有升降槽,升降槽沿安装壳长度方向设置,升降槽的一侧槽壁与连通孔连通,蜗杆部分位于升降槽内,且升降槽内设有蜗轮,且蜗轮与蜗杆啮合;升降槽内转动连接有双向丝杆,且双向丝杆固定穿设于蜗轮,且双向丝杆的外周壁设有方向相反的正螺纹和反螺纹;双向丝杆的正螺纹和反螺纹分别螺纹连接有第一移动块和第二移动块,第一移动块和第二移动块分别抵接于升降槽的槽壁,且第一移动块部分穿出升降槽,并固定连接于第一夹板;第二移动块部分穿出升降槽,并固定连接于第二夹板;连接杆的外周壁上设有用于控制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运行的开关;连接杆的外周壁上还设有用于提供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电力的电插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先将放置在支撑架上的切割好的轮辐夹起,使轮辐位于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之间,且第一安装块与第二安装块位于轮辐的圆心处;操作者再周向转动转动杆,转动杆带动蜗杆转动,蜗杆带动蜗轮转动,蜗轮带动双向丝杆周向转动,由于第一移动块的两侧抵接于升降槽的槽壁,限制了第一移动块的周向转动,双向丝杆的转动使第一移动块向下运动、第二移动块向上运动,使第一安装块与第二安装块之间相互靠近以夹紧轮辐;操作者再按开关,使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开始运转,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分别带动第一安装块和第二安装块周向转动,第一安装块与第二安装块周向转动带动轮辐周向转动,轮辐周向转动的同时,轮辐的上端表面上的毛刺被第一磨具清理。起到一个固定轮辐的作用,同时还能够自动清理轮辐表面的毛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金成车轮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杭州金成车轮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3859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投屏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双通道独立液体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