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预应力高强再生混合预制桩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30825.6 | 申请日: | 2019-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5071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宋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揽睿路桥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23/04 | 分类号: | B28B23/04;E02D5/58;E02D5/30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商祥淑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应力 高强 再生 混合 预制 | ||
1.一种预应力高强再生混合预制桩,包括桩柱本体(100)和预应力系统(200),其特征在于:所述桩柱本体(100)包括废旧低等级混凝土(101)、新制高等级混凝土(102)和钢筋网,所述钢筋网设置在所述桩柱本体(100)内部,所述废旧低等级混凝土(101)与所述新制高等级混凝土(102)交替填充在所述桩柱本体(100)内部,所述桩柱本体(100)内部的中心处设置有预应力系统(200),所述预应力系统(200)包括预应力张拉端钢盖板(201)、预应力锚固端钢盖板(202)、预应力张拉端剪力耳板(203)、预应力锚固端剪力板(204)、预应力端头螺旋钢筋(205)、预应力张拉端锚具(206)、预应力锚固端锚具(207)、预应力钢绞线定位装置(208)、预应力钢绞线波纹管(209)和预应力钢绞线(2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高强再生混合预制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旧低等级混凝土(101)为废弃建筑物、构筑物、桥梁和道路拆除并去除全部或部分钢筋之后的废旧混凝土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高强再生混合预制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制高等级混凝土(102)为天然骨料混凝土或再生骨料混凝土,且所述新制高等级混凝土(102)的抗压强度大于50Mp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高强再生混合预制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网包括密集型螺旋箍筋(103)、稀疏型螺旋箍筋(104)和纵向主受力钢筋(105),所述纵向主受力钢筋(105)均匀设置于所述桩柱本体(100)周围,所述纵向主受力钢筋(105)采用直径16mm或20mm的HRB400钢筋,所述密集型螺旋箍筋(103)设置于预应力张拉侧1/3桩长范围内,所述密集型螺旋箍筋(103)间距为10~15cm,所述密集型螺旋箍筋(103)采用直径10mm或12mm的HRB400钢筋,所述稀疏型螺旋箍筋(104)设置于预应力锚固侧2/3桩长范围内,所述稀疏型螺旋箍筋(104)间距为20~30cm,所述稀疏型螺旋箍筋(104)采用直径10mm或12mm的HRB400钢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高强再生混合预制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张拉端钢盖板(201)设置于所述桩柱本体(100)顶部端头位置,所述预应力锚固端钢盖板(202)设置于所述桩柱本体(100)底部端头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高强再生混合预制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张拉端剪力耳板(203)焊接在所述预应力张拉端钢盖板(201)两侧,所述预应力锚固端剪力板(204)焊接在所述预应力锚固端钢盖板(202)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高强再生混合预制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张拉端锚具(206)设置在所述预应力张拉端钢盖板(201)下表面的中心处,所述预应力锚固端锚具(207)设置在所述预应力锚固端钢盖板(202)上表面的中心处,所述预应力张拉端锚具(206)的底部与所述预应力锚固端锚具(207)的顶部均设置有预应力端头螺旋钢筋(205)。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预应力高强再生混合预制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钢绞线波纹管(209)采用金属或塑料波纹管,所述预应力钢绞线波纹管(209)通过所述预应力钢绞线定位装置(208)与所述密集型螺旋箍筋(103)和稀疏型螺旋箍筋(104)焊接在一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高强再生混合预制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钢绞线(210)插接在所述预应力钢绞线波纹管(209)内部,所述预应力钢绞线(210)顶部的张拉端锚固在所述预应力张拉端钢盖板(201) 的凹槽中,所述预应力钢绞线(210)底部的锚固端锚固在所述预应力锚固端钢盖板(202)的凹槽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高强再生混合预制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钢绞线(210)采用抗拉标准强度1670/1860Mpa的预应力7φ5钢绞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揽睿路桥设计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揽睿路桥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3082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精度印花机后定位轴承结构
- 下一篇:一种具有热量回收功能的注塑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