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增压器进气管结构和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24312.4 | 申请日: | 2019-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820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宁;常瑞征;管振海;梁志涛;高元;罗辰;张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37/00 | 分类号: | F02B37/00;F01D9/0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旭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6 | 代理人: | 雷莹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压 气管 结构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增压器进气管结构和车辆,所述的增压器进气管结构包括串接相连的弯管段和直管段,所述直管段与涡轮增压器的进气端连接,于所述直管段内,对应于所述弯管段的内侧和外侧分别形成高流速侧和低流速侧,所述直管段内,于所述高流速侧一侧设有挡置于所述增压器进气管结构进气路径上的扰流单元。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增压器进气管结构,可缓解涡轮增压器的喘振噪声,提高车辆乘坐的舒适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增压器进气管结构。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应用有该增压器进气管结构的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涡轮增压技术的不断成熟,增压发动机凭借突出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逐步取代了自然吸气发动机。不过随着顾客对整车NVH性能要求不断提高,增压发动机的增压器的喘振问题影响着增压发动机的进一步发展,而且由于增压器的结构紧凑,难以通过在增压器周侧集成减震降噪结构的方式降低增压器的喘振噪声,增压器的喘振噪声影响车辆的驾乘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增压器进气管结构,以能够有效减缓增压器的喘振现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增压器进气管结构,包括串接相连的弯管段和直管段,所述直管段与涡轮增压器的进气端连接,于所述直管段内,对应于所述弯管段的内侧和外侧分别形成高流速侧和低流速侧,所述直管段内,于所述高流速侧一侧设有挡置于所述增压器进气管结构进气路径上的扰流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扰流单元包括构造于所述直管段内孔壁上的扰流柱,所述扰流柱沿所述直管段的径向向所述直管段内部延伸设置。
进一步的,于所述扰流柱的迎着进气方向的一侧构造有扰流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扰流柱还包括分别与所述扰流平面的两侧相接、沿所述进气方向延伸的两个侧平面,以及与两个所述侧平面相接、并与所述扰流平面相对的曲面。
进一步的,所述曲面呈半圆形。
进一步的,所述曲面的直径D在8~10mm之间,所述扰流柱的高度H在9~11mm之间。
进一步的,沿所述进气方向,所述侧平面的长度L在2~5mm之间。
进一步的,两所述侧平面及所述曲面均与所述扰流柱的顶端面间圆弧过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直管段与所述扰流单元一体模压成型。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增压器进气管结构,通过在直管段内的高流速侧一侧设置扰流单元,可缓解因气体在弯管内流通时,靠近弯管段内侧和外侧的气体具有不同的流速而造成的涡轮增压器的涡轮受到的气体冲击力不均匀,从而可降低涡轮增压器的喘振噪声,提高安装该涡轮增压器车辆的乘坐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包括涡轮增压器,与所述涡轮增压器的进气端连接设有如上所述的增压器进气管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与上述的增压器进气管结构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一的增压器进气管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一的增压器进气管结构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一的直管段的轴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243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离心排风机
- 下一篇:一种分体式转子和扇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