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肢体康复外骨骼和肢体康复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21218.3 | 申请日: | 2019-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610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谭高辉;马舜;姜德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丞辉威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H1/02 | 分类号: | A61H1/02;B25J9/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国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肢体 康复 骨骼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肢体康复外骨骼和应用该肢体康复外骨骼的肢体康复系统。该肢体康复外骨骼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第一导轮组件设于第一支撑杆背离第二支撑杆的端部,第二导轮组件设于第二支撑杆背离第一支撑杆的端部,传动组件的两端可转动地连接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并可驱动第二支撑杆相对于第一支撑杆转动。本申请的肢体康复外骨骼通过传动组件的驱动进而使大腿与小腿的屈伸运动更贴合于肢体正常的运动轨迹,康复效果较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外骨骼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肢体康复外骨骼和肢体康复系统。
背景技术
康复临床中,在中风、脑瘫等病患的康复早期和急性期,常需要通过关节活动唤醒、重塑因脑组织损伤中断和紊乱的脑神经系统,同时还可以通过关节活动提高肌力、避免肌肉萎缩、肢体产生压疮等其他病症。
现有临床的康复科室中,大都是康复师人为地帮助患者进行相应的康复动作。因为在患者软瘫期,无法提供运动的主动力,所以此时完全需要依靠康复师出力来帮助患者进行训练,如此极大地浪费了人力和时间成本。由于每位康复师每天的康复量有限,所以无法满足脑组织损伤患者和骨科伤病患者快速增长的需求。并且通过人为地进行急性期地康复训练,不能很好地控制康复模式,如进行被动、主动、阻抗模式的有效切换,或者,现有康复训练中还会通过一些机械来辅助导向康复,但是现有的辅助机械运动轨迹不够平滑,与肢体的运动轨迹存在较大误差,导致康复效果并不理想。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肢体康复外骨骼,旨在采用外骨骼辅助人体康复,肢体康复外骨骼贴合肢体的运动轨迹,提高康复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肢体康复外骨骼,包括:
第一支撑杆;
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转动连接;
第一导轮组件和第二导轮组件,所述第一导轮组件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杆背离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端部,所述第二导轮组件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杆背离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端部;以及
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具有相对设置的两端,所述传动组件的一端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杆远离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端部,所述传动组件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杆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
可选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转盘、第二转盘以及连杆,所述第一转盘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盘体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盘体与所述第一支撑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偏离所述第一盘体的转动中心设置;
所述第二转盘包括相连接的第二盘体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盘体与所述第二支撑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偏离所述第二盘体的转动中心设置;
所述连杆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连接所述第一盘体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连接所述第二盘体的第二凸起;
所述连杆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凸起转动套接于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凸起转动套接于所述第二安装孔。
可选地,所述连杆包括第一转动部、第二转动部以及连杆主体,所述第一安装孔设于所述第一转动部,所述第二安装孔设于所述第二转动部,所述连杆主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两端;
所述连杆主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转动部,并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圆心相距H1,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转动部,并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圆心相距H2。
可选地,所述H1和所述H2的关系为:H1=H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丞辉威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丞辉威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212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适应悬挂式料片分离装置
- 下一篇:一种包皮切割吻合器的推动结构